滁州檔案館:守護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
滁州檔案館:守護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
在滁州市檔案館,一卷卷珍貴的紅色檔案,正悄然訴說著皖東大地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與輝煌歷程。
近年來,滁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檔案館)深入挖掘本地紅色資源,通過舉辦主題展覽、開展革命教育活動、征集紅色檔案資料等多種形式,讓紅色歷史“活”起來,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
01走進革命歷史,追尋紅色足跡
滁州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這里是全國十九個抗日根據地之一,劉少奇、張云逸、羅炳輝等革命先輩都曾在此戰斗生活。
抗戰期間,約有4.5萬皖東兒女參加新四軍或從事黨的工作,傷亡2萬余人。
近年來,滁州市檔案館聯合多家單位舉辦“烽火皖東憶崢嶸——滁州古城行走”活動,組織百余名市民走訪新四軍第二師師部舊址、皖東烈士陵園、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等革命遺址。
參與者在烈士紀念塔前敬獻花籃,緬懷抗戰中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欣賞紅色文藝表演,重溫皖東軍民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崢嶸歲月。
02珍藏紅色記憶,館藏豐富史料
滁州市檔案館保存了大量珍貴的紅色檔案資料,包括文獻、實物和聲像資料。
館藏中包括《李德崇工作日記》這樣的珍貴文獻。李德崇1940年參加革命,1949年8月任滁縣城關區區委書記兼區長,后曾任滁縣縣委書記。
他的日記記錄了1946-1950年期間在濱海縣東坎鄉以及滁縣的工作經歷和心路歷程,展現了老一輩共產黨人崇高的政治信仰和優良嚴謹的工作作風。
檔案館還收藏了大量反映滁州地區各個歷史時期黨組織建設、發展的文獻和實物,包括黨旗、黨徽、獎章、勛章、證書、工作證件以及革命斗爭過程中的實物、票據、生活用品等。
03面向社會征集,豐富館藏資源
2024年2月,滁州市檔案館發布公告,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紅色檔案資料。
征集內容主要包括紙質類、實物類、聲像類和其他具有歷史價值的紅色檔案資料。
征集方式包括捐贈、復制、代存和錄制口述史等多種形式,以確保紅色檔案得到妥善保護和利用。
這項征集工作長期有效,旨在切實把蘊含黨的初心使命的紅色檔案保管好、利用好。
04創新教育形式,傳承紅色基因
滁州市檔案館積極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形式,特別是注重對青少年的革命傳統教育。
2024年8月,檔案館與龍蟠南苑社區聯合開展了“童心向黨‘暑’你最美”活動,15名社區青少年在志愿者陪同下走進檔案館,了解滁州發展足跡,學習英雄事跡,書寫夢想檔案。
活動中,青少年們學習了劉胡蘭、“兩彈元勛”鄧稼先、“氫彈之父”于敏等英雄事跡,厚植愛國愛黨之情。
檔案館工作人員還向青少年們介紹了滁州歷史文化和名人故事,并贈送了《中國共產黨滁州歷史大事記》書籍。
05發揮教育基地作用,服務社會各界
滁州市檔案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學校、社區、部隊、市直單位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搭建平臺。
2023年五四青年節前后,中建五局二公司來安瓏悅臺項目黨團員青年參觀了檔案館“歷史遺存”、“新四軍在皖東”、“親切關懷”、“建國以來”、“農村改革”、“改革開放”等主題版塊。
檔案館向來訪青年贈送了《滁州市抗日英雄人物傳》、《抗戰記憶-滁州市新四軍老戰士口述歷史選編》等書籍。
一位青年感慨道:“今天的參觀學習,讓我領略到了革命先輩們堅強不屈的精神,這也激勵著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堅守自身崗位。”
06數字化建設,永久保存紅色記憶
滁州市檔案館積極推進檔案數字化工作,目前館藏檔案數字化率已達80%以上。
2021年,檔案館全年掃描(著錄)檔案260萬頁,錄入60萬條,數字化成果顯著。
檔案館還持續推進電子文件中心建設,在線接收滁州市“電子政務辦公平臺”的電子文件47萬余條。
這些措施不僅更好地保存了紅色檔案,也為遠程利用和資源共享創造了條件,讓更多人能夠便捷地接觸到滁州的紅色歷史資源。
---
如今,滁州市檔案館已成為滁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僅2021年,這里就接待了干部群眾、中小學生3000余人次,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場所。
數字化檔案工作也在穩步推進,目前館藏檔案數字化率已超過80%,讓紅色記憶得以永久保存并煥發新的生機。
漫步在滁州市檔案館,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但又充滿理想的年代。
每一份檔案都是一個故事,每一次參觀都是一次傳承。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