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四分鐘,生命一線牽”。為了讓更多普通居民在突發(fā)心臟驟停等緊急情況下敢救、會救、能救,切實打通基層急救“最后一公里”。7月28日上午,安徽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集成電路學院)“生命之花”AED團隊在萬春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救”在身邊,暑期三下鄉(xiāng)急救知識普及活動。
走進社區(qū),團隊結合真實案例,用通俗語言講解心肺復蘇(CPR)流程、氣道異物梗阻解除方法,隨后重點講解了自動體外除顫儀的使用方法,并積極邀請居民協(xié)助演示。
在講解心肺復蘇流程時,從判斷患者意識、呼救、擺放正確體位,到胸外按壓的深度、頻率和位置,都進行了細致的說明。對于氣道異物梗阻解除方法,通過模擬場景,生動地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在成人、兒童和嬰兒身上的不同操作要點。在講解自動體外除顫儀使用時,強調(diào)“開機后要嚴格按照語音提示操作”,從電極片的粘貼位置到除顫時的注意事項,都一一進行了拆解。
活動現(xiàn)場,居民們熱情高漲,紛紛舉手報名參與演示。在現(xiàn)場的一名醫(yī)學生志愿者主動擔任模擬患者,配合完成完整流程,贏得掌聲。演示結束之后團隊分發(fā)了急救知識手冊,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各種疑問。手冊上不僅有此次講解的各類急救方法的圖文步驟,還標注了社區(qū)及周邊配備AED的具體位置,方便居民在緊急情況下能快速找到設備。
此次“救”在身邊暑期“三下鄉(xiāng)”急救知識普及實踐活動,得到了萬春社區(qū)居民的一致好評。社區(qū)居民表示:“以前總覺得這些急救知識離自己很遠,通過這次活動,才知道關鍵時刻能救命,真的太有意義了。”
此次活動還將繼續(xù),走進更多社區(qū)、學校,開展急救知識普及活動,讓更多人了解急救、學會急救,用專業(yè)知識守護生命安全,為提升全民急救素養(yǎng)貢獻青春力量。
文:聶燕影;圖:趙永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