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丹青逸筆,青繪芳華”團隊赴海頭鎮梁沙村開展“手繪鄉村,青春行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為深入貫徹國家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8月30日,江蘇海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丹青逸筆,青繪芳華”手繪鄉村志愿服務團隊赴江蘇省連云港市海頭鎮梁沙村,開展了一整天的“手繪鄉村,青春行動”志愿服務活動。

志愿服務團以藝術賦能鄉村建設為主線,聚焦“創新協調”“鄉村振興”“共筑強國夢”三大板塊,將實地調研、藝術創作與宣傳推廣緊密結合,以青春腳步丈量鄉野熱土,以專業筆觸繪就振興畫卷,為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注入青春動能。

青年之筆,雨幕中的堅守
團隊成員立即投入到墻繪活動中。同學們分工合作,由主力同學負責墻面的線稿繪制,其余同學也井井有條的調制墻面填色所需要的顏色,為墻面的盡快完成做好準備,線稿繪制完成后,同學們分批次為墻面上色。
瓢潑大雨沒有擋住志愿者們的腳步,雨水暈染了墻上的顏色,就重新繪畫補涂,他們踩著泥濘、披著雨衣,在鄉村的墻面上一筆筆勾勒“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一墻一畫一風景,一筆一色皆意趣。經過團隊成員數小時的精心勾勒,昔日素凈的墻面蛻變為一幅幅斑斕畫布。當古樸的青磚黛瓦與絢麗的丙烯顏料相遇,當傳統的鄉村肌理被注入青春的藝術表達,這些充滿煙火氣與希望感的畫面,不僅是對“創新協調”“鄉村振興”“共筑強國夢”的生動詮釋,更凝結著志愿者們冒雨攻堅的擔當。
原本單調的墻體逐漸演變為講述鄉村故事的露天美術館,吸引眾多村民駐足觀賞。志愿者們以“鄉村振興”為主題,通過精美的設計和鮮艷的色彩,將原本平淡的墻面變成了展現鄉村振興、農民福祉增進、共同富裕的藝術品。

青年之心,留下美好印記
團隊堅持調研先行,將實地考察作為制定實踐方案的重要依據。在確定鎮梁村為實踐地點后,團隊通過前期文獻檢索初步了解到該村作為規劃發展村,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黨員工作站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系后,負責人們首先化身“調研員”,開展系統扎實的鄉村調查。調研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服務團進入墻繪創作與美育推廣階段。團隊堅持“入情入理”原則,使藝術創作既美化鄉村環境,也融入村民生活。

主題設計“接地氣”“有靈魂”——墻繪內容充分吸納調研所獲的地方文化元素,設計稿經團隊多輪修改,并征求與黨員工作站的工作人員和村民意見,最終形成反映鄉村特色、富有審美價值、易于村民接受的墻繪方案。
墻體創作“灑汗水”“繪丹青”——隊員們克服陣雨天氣,分工協作完成構圖、調色、繪制等環節。耗時一天,原本單調的白墻煥然一新,成為展現鄉村風貌、傳播文明新風的“露天藝術館”。
通過此次志愿服務活動,江蘇海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丹青逸筆,青繪芳華”團隊不僅以藝術創作助力鄉村面貌提升,也進一步深化了對國情鄉情的認知,團隊的志愿者以實際行動,緊扣鄉村振興總體要求,發揮專業特長,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從前期的深入調研到墻繪創作的每一個細節,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風采,不僅帶來了藝術的美化,更在社會實踐中收獲了成長與感悟,反映了志愿者們對鄉村振興的深刻思考與積極貢獻,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的一股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