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的決策部署,切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語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教育強國、文化強國建設。玉溪師范學院文學院“浸潤經典·語潤者灣”推普實踐團于2024年7月14日至2024年7月22日赴楹聯之鄉——通海縣四街鎮者灣村開展為期9天的推普實踐。
“堂前無字畫,必是俗家人。堂前新字畫,更是俗家人。”者灣村是一個有著濃厚文化意韻的村子,也是云南省唯一的“書畫之鄉”。多年來,者灣村堅持以文化立村,靠文化育人,以文化凝聚群眾的理念。在這里,家家戶戶都張貼著手寫的對聯,字字筆墨,句句楹聯,都透露著者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玉溪師范學院“語潤者灣”青年服務隊針對這一特點,立足當地文化,從孩子們最親近,最熟悉的楹聯入手,展開推普活動,傳播優秀文化。
7月15日,“浸潤經典,語潤者灣”推普實踐團來到村工會,首先進行了朗誦情感的相關教學。
在課堂上,志愿者們通過示范、講解與互動,引導孩子們從最基本的發聲技巧到情感的細膩處理,一步步深入朗誦藝術的殿堂。志愿者張思源鼓勵小朋友們大膽嘗試,勇于表達自己的情感,讓聲音成為連接心靈的橋梁。同學們紛紛表示,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更好地運用聲音,而且學會了如何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讓自己的朗誦更加生動。
之后,志愿者為每位同學布置朗誦任務,同學們將自己朗誦的視頻發在群里,志愿者們為每一個孩子的視頻進行糾音。經過三天的糾音,孩子們的朗誦水平明顯提高。
7月19日,推普團12位志愿者帶領40名學生來到秀山進行研學。活動伊始,通海楹聯協會會長林啟龍老師為孩子們講述了通海楹聯歷史和書法文化。林老師表示,者灣是碧山墨莊、書香之地,者灣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傳承書法文化、楹聯文化的責任和義務。對于孩子們的到來他感到十分欣慰,他期待看到更多的孩子成為家鄉的小小宣傳者和推普員。
在登山的過程中,孩子們逢聯必誦,志愿者們在相應的楹聯前為孩子們講解其含義與知識背景,孩子們在志愿者的介紹下更加懂得了楹聯文化的意義。清涼臺上,孩子們跟隨志愿者張國燕的腳步,參觀朱德故居。隨后,孩子們在故居大廳擺放筆墨,一筆一劃寫下了自己最喜歡的楹聯。整齊的物件擺放,濃厚的文化氛圍……孩子們在推普團的引導下將書法、傳統文化、普通話三者結合。
活動最后,孩子們在“夏日訪通海”的石碑前進行了楹聯朗誦展演:
一水抱城郭,看柳渡漁莊,
螺洲蟹舍嵐平煙靜,置身宛在畫圖中。
纖塵不染;秀色可餐。
靜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
雪夜書千卷;花時酒一瓢(piáo)。
云閑神澹蕩;山靜氣深嚴。
百道湖光千樹雨;萬山明月一聲鐘。
山凈且無塵一點;湖平惟有鷺雙飛。
不寒不暖有花處;半醉半醒無事人。
高山流水琴音古;碧梧翠竹人品清。
檻外湖光千頃碧;座中山色四圍青。
秀山輕雨青山秀;香柏鼓風古柏香。
地以文章爭氣勢;天于樵牧混英雄。
芳草不知何處是;晴川依舊在樓頭。
秋月春云常得句;山容水色自成圖。
層臺云斂雙湖碧;古殿風生六月寒。
山中秀氣天長地久;郡里文風古往今來。
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間豈不是神仙。
孩子們身穿白衣黑褲,清脆的童音,甜美的笑容,郎朗誦讀聲在秀山亭臺樓閣間徜徉,徐徐展開一幅翰墨書卷。
玉溪師范學院文學院“浸潤經典·語潤者灣”推普實踐團扎根者灣濃厚的耕讀文化土壤,探索出“推普+文化浸潤”的全新推普路徑。在今后的推普實踐中,玉溪師范學院文學院將會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和昂揚的斗志攜手并進,用普通話播撒文化的種子,用愛心澆灌希望的花朵,讓“推普”成為意義非凡的語言之旅,魅力無限的文化盛宴。
來源:玉溪師范學院 楊志鈺、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