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一條由真誠與行動編織的紐帶,將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與寧靜的甘露村緊密相連。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點滴甘露,筑夢成林”社會實踐團隊深入村莊腹地,以扎實的調研叩響村民心聲,更以一場精心籌備的音樂節,回應了鄉土對活力的深切呼喚,開啟了一場青春與鄉土的深情對話,成功舉辦了清江浦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暨甘露村農民豐收節——“甘露鄉野回響”音樂節。
"三下鄉"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暨甘露村農民豐收節志愿者合影
阡陌新綠,傾聽心聲——鄉村調研
七月五日至十一日期間,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的社會實踐隊員分三次進入甘露村,開展實地村情觀測與走訪。調研采用網格化方式進行,沿村落東西與南北走向覆蓋主要聚居區,隨機訪談不同年齡段、不同活動狀態的村民,以獲取更具代表性的樣本。在走訪過程中,隊員觀察到村中常住人口以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主。大部分土地已完成流轉承包,傳統農業活動減少,村民日常勞作負擔較輕,但業余文化生活相對單調,可參與的文娛活動形式有限。多位村民在交流中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文化娛樂活動充實生活,同時也流露出對年輕一代返鄉發展的期待,認為村莊需要新鮮血液以增強活力。
實踐隊員進行村情調研
星光匯聚,共織愿景——活動前期準備
七月十一日之后,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的實踐團隊啟動校內資源整合工作,積極聯絡并邀請多個學生社團與藝術團加入合作,精心編織一條連接校園與村莊的文化紐帶,共繪一場屬于甘露村的文藝藍圖。基于前期扎實的村情調研成果,以及與村委會充分溝通后形成的清晰方向,各方共同商討,明確了音樂節的節目形式與內容構成。為突出地方特色,音樂節特別設置了由甘露村村民自發參與的民俗表演環節。最終方案確定為一場融合歌舞表演與鄉土風情的文藝匯演。后續籌備中,實踐隊員利用課余時間反復排練,并通過三次大型集中彩排,對節目細節進行持續打磨與優化,確保演出效果不斷提升。
村民民俗表演
田野回響,活力綻放——音樂節盛大開始
金秋送爽,五谷歸倉。9月21日淮安市黃碼鎮甘露村村部廣場上,歌聲、笑聲、掌聲匯成一片喜悅的海洋。清江浦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暨甘露村農民豐收節——“甘露鄉野回響”音樂節在此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清江浦區委宣傳部、黃碼鎮人民政府以及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舉辦,以 “甘露鄉野回響”這一特色文化IP為核心切入點,不僅獻上了一場視聽盛宴,更通過融入鄉土物產展銷、民俗體驗等內容,將節慶活動與鄉村產業、品牌塑造深度結合,成為高校與鄉村共融、傳統與現代對話的生動實踐。
節目開始前,清江浦區黃碼鎮人民政府宣傳統戰委員張昕琦發表了致辭,拉開了此次音樂節活動的序幕。緊接著音樂節在華飛藝術團恢宏熱烈的舞蹈《五星紅旗》中啟幕。演員們以飽滿的情緒和鏗鏘的舞步,演繹出對家國的深厚情感,也舞出了農民歡慶豐年的自豪。隨之而來的“夾花生大賽”“袋鼠跳一跳”等農趣游戲,巧妙將農耕勞動轉化為趣味互動,使觀眾在參與中重溫勞動之美,感受豐收之樂。
黃碼鎮人民政府宣傳統戰委員致辭
廣場一側,由本地村民和合作社搭建的“豐收市集”尤為引人注目,金黃的稻米、飽滿的花生、甘甜的瓜果等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特別是“甘露美食攤位”前人頭攢動,現場制作的鄉土小吃香氣四溢,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消費體驗,更直接帶動了農產品銷售,實現了“以節促產、以節興農”。這些精心設計的環節,正逐步將“豐收節”打造為一個展示鄉村魅力、促進消費活力的常態化品牌窗口。
高校學子為音樂節注入了青春的活力與藝術的創新。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學子獻上《我記得》《一程山路》等清新溫暖的歌曲,詩朗誦《月光下的中國》則以深沉恢弘的聲線勾勒出祖國的壯美山河;風話劇社演出的話劇《赤子之心》,情節真摯、情感跌宕,彰顯出家國情懷的時代回響。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學子帶來的啦啦操《青春正燃》節奏明快、動作流暢,如秋日里躍動的火焰,點燃全場熱情。
“甘露鄉野回響”音樂節并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個深度融合文化振興與鄉村發展的品牌項目。它以打造可持續的鄉村文化IP為目標,依托高校資源,借助傳統節氣與豐收主題,通過“文化+產業”“節慶+常態”的探索,實現了藝術資源下沉、文化反哺鄉村的有效路徑。音樂節中,民歌、舞蹈、農事體驗、物產展銷與現代節目交錯展演,構建出一幅傳統與現代交融、鄉土與青春共鳴、節慶活動與鄉村發展互促的生動畫面。
壓軸節目《如愿》的合唱聲中,音樂節緩緩落下帷幕,但情感的激蕩與文化的回響仍久久不散。村民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讓大家在收獲物質成果的同時,更感受到了精神層面的豐盛與溫暖,并期待“豐收節”能一年一年辦下去,成為甘露村的特色招牌。
實踐團隊表演《如愿》節目
除了這些節目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特別設置了衛生健康服務區,由大學生志愿者們提供免費血壓測量、健康咨詢和科學保健知識普及等服務,將關懷融入節日,讓溫暖滲透細節,進一步體現了“以人為本、服務鄉村”的宗旨。
大學生志愿者進行應急急救知識普及
這一場傳統與現代的對話、青春與鄉土的碰撞,充分表明鄉村可以是文化創新與經濟發展的沃土,而音樂節正是“甘露鄉野回響”IP品牌價值的一次深度詮釋與成功實踐——它不僅是節目的展演,更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賦能鄉村振興的有益探索,為鄉村注入了可持續的精神動力與品牌魅力,也為將豐收節打造為常態化、品牌化的鄉村盛事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學生走進鄉村、融入鄉土,不僅是藝術的傳遞,更是一次深刻的生活教育。我們期待‘鄉野回響’這一IP能夠持續深化,成為一張推動區域發展、吸引更多人關注鄉村、傳遞文化、播種希望的靚麗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