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的回信和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青年節對全國廣大青年寄語精神,引領廣大青年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山東建筑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青年學子帶著對鄉村的熱愛,以飽滿的熱情,組建了“青春耀村路,夢想啟鄉程”14人社會實踐團隊。實踐團隊走進鄉村,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鄉情民情調研活動。
7月23日—28日,山東建筑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青春耀村路,夢想啟鄉程”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邵莊鎮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輔導員董晨擔任指導老師。本次社會實踐深入全國、全省鄉村治理示范鎮,省鄉村振興示范鎮濰坊市青州市邵莊鎮,奔赴馬石西村、王家輦村、鳳凰引民宿藝術村以及雙莊村四個地點,聚焦黨建引領、文化賦能、群眾主體、產業強鎮“四個突出”,全面了解示范鎮在黨建引領下鄉村振興的多方面成果與經驗。將青年之力注入鄉村發展,挖掘鄉村振興的深層次內涵,探索形成鄉村振興的典型范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展現出當代大學生的擔當與奉獻精神。
7月21日,團隊召開了本次社會實踐的前期籌備會,部分團隊成員參與了此次會議。籌備會上,指導老師董晨安排了本次實踐的相關事項,涵蓋本次實踐的宣傳任務和具體行程以及實踐期間的住宿、飲食、交通等方面的問題。
“桃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為了解產業振興對于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7月23日,團隊到達“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馬石西村,參觀了當地黨支部領辦的蜜桃合作社。調研過程中,村黨支部書記馬書記從馬石西村的地理位置、蜜桃的種植銷售模式以及蜜桃給當地鄉村帶來的整體提升等方面為團隊介紹了馬石西村的蜜桃產業。隨后實踐團隊跟隨馬書記參觀了當地蜜桃合作社的車間及冷庫。大家積極參與了村民們分揀、裝箱的過程,還品嘗了當地的“香妃桃”,香甜可口的桃子讓大家贊不絕口。馬石西村位于丘陵地帶,種植靠天吃飯,村支部積極出招,招引農業公司流轉土地種植桃子,實現了村民土地流轉有“租金”、基地打工掙“薪金”、項目分紅賺“股金”,帶動村集體持續增收、村民發家致富。此次參觀調研,讓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了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鄉村治理高效能,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為探尋鄉村治理的有效路徑,7月24日,實踐團隊再次來到“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試點單位”——馬石西村,主要針對當地的鄉村治理模式進行了座談。
座談中,馬書記詳細介紹了街坊議事制度的誕生以及在馬石西村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顯著成效。村里結合實際問題,探索推行“街坊議事制度”,由黨員或鄉賢擔任街巷長,定期召開“街坊議事會”,商量村莊大事小事,有效推動村級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實現村莊精細化管理。
馬書記帶著團隊成員走進村里的“美德小院”。當地還設有“村民積分”制度,村委根據各戶每月的積分發放積分卡,可以在“美德超市”里兌換生活物資。同時還有“幸福食堂”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提供免費午餐,以及“幸福衣坊”免費為老人們清洗衣物。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們積極為老人們服務,感受到馬石西村的治理模式讓鄉村治理由無形變有形,軟約束有了硬抓手。
挖掘鄉村文化
為感受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巨大力量,7月25日,團隊前往王家輦古村開展實踐活動,并針對鄉村振興的文化賦能方面開展座談。該村深入挖掘齊文化資源,打造“印象王家輦”,建設諸多標志性建筑和網紅打卡點,還打造稷下書房、鄉村記憶館等文化地標,開展大舞臺文化活動,利用直播售賣文創產品帶動經濟發展。團隊對駐村第一書記劉書記進行訪談,劉書記稱過去村子破敗落后,現大力發展旅游業,注重文化賦能,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此次活動讓大家鄉村發展過程中舊貌換新顏的深刻變化,深入了解了王家輦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探索與成就。王家輦村的鄉村振興實踐為周邊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模式。
鳳凰飛翔處,鄉村振興時
7月26日,團隊一行走進鳳凰引民宿藝術村。團隊首先參觀了“鳳凰涅槃”鄉村記憶展館,鳳凰新村黨委王書記詳細講解了鳳凰引民宿發展歷程,現場鳳凰引民宿改造前后對比照片讓人直觀地感受到了村莊的蛻變。接著走進民宿,實地參觀客房和露營地等,當地優美的環境令人震撼,大家體會到了藝術植入鄉村的成果。團隊成員們了解到曾經“土貨不出、外客不入”的山頭村,到如今“千里文化第一村”的鳳凰引,這個沉寂已久的村子因為一場藝術改造,迎來了屬于他們的蝶變與重生。在發展過程中,當地打破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開展村黨組織“跨村聯建”,成立了鳳凰聯合黨委,打造農村區域黨建聯合體。本次實踐活動中,實踐隊員們不僅深入了解了鄉村振興的實際成果,更深刻認識到了文化賦能和黨建引領在推動鄉村發展中的關鍵作用。鳳凰引民宿村的成功,讓大家看到了鄉村發展的無限可能。
瀝青路鋪就發展之路,石板路引領文化之旅
7月27日,團隊走進雙莊村。雙莊村黨支部書記楊書記提到,以前村里是土路,環境差,如今在村民捐款和政策支持下修好了排水瀝青路面。近期在黨委帶領下清理垃圾、修繕堰墻、拓寬石板路,這條瀝青路不僅貫穿了整個村子,更成為了村民心中的希望之路,為雙莊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該村還作為鎮上試點村落,打造“鳳棲梧桐鄉村共享小院”來盤活農民閑置住房,探索一條“文化+旅游”的鄉村發展之路,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雙莊村瀝青路與石板路的雙重升級,不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質量,更為村莊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雙莊村正處于振興起步階段,雖然還面臨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等困難和問題,實踐隊員們表示愿意一起努力,為村莊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黨建引領指方向,群眾主體煥生機
7月28日,團隊再次來到雙莊村。為改變雙莊村規模小、實力弱,道路狀況極差的狀況,上級黨委開展村黨組織“跨村聯建”,發起“鳳棲梧桐鄉村共享小院”特色村建設計劃,把雙莊村作為試點進行改造升級,盤活村集體資產和農民閑置用房,積極引進項目和資金修建道路、改善水電供應、設計共享小院等,切實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解鎖富民強村的幸福密碼。
實踐團隊走進村民家中,與村民親切交流,感受到他們對村莊變化的欣喜和對未來的信心。隊員們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幫助村民打掃衛生、清理雜草,用實際行動展現大學生的社會責任。雙莊村的振興之路剛剛起步,未來雖面臨挑戰,但充滿希望。團隊與村干部交流,表示將持續關注并建立長期結對的關系,號召更多大學生投身鄉村建設。
“青春耀村路,夢想啟鄉程”社會實踐團隊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收獲頗豐。團隊深入鄉村,不僅見證了鄉村振興戰略在各個方面的實施成果,也深深感受到青年的責任與使命。他們將課堂學習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用心感受鄉村變遷,用情講述鄉村故事,持續性支持鄉村發展建設,用熱情和行動書寫鄉村振興答卷。
接下來,社會實踐團隊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認真總結實踐成果,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錘煉本領、增長才干,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帶動更多青年學子加入到鄉村建設中,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