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了解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與創新,2024年8月3日,一支充滿熱情與求知欲的社會實踐團隊——曲阜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新麥場精神”社會實踐隊走進了位于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韓集鄉的現代化育苗棚,開啟了一場探索科技興農的奇妙之旅,親身感受科技給農業帶來的巨大變革。
探索育苗棚中的科技密碼清晨,陽光灑在育苗棚的玻璃幕墻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團隊成員們懷揣著對農業科技的好奇,踏入了這個充滿希望的綠色世界。一進入育苗棚,眼前的景象讓人驚嘆不已。整齊排列的育苗架上,嫩綠的幼苗生機勃勃,仿佛在訴說著科技賦予它們的強大生命力。
工作人員熱情地迎接了實踐團隊,并詳細介紹了育苗棚的基本情況。這座育苗棚,采用了先進的溫室技術,能夠精確控制溫度、濕度、光照和通風等環境因素,為幼苗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生長條件。在育苗架旁,隊員們仔細觀察著幼苗的生長狀況。只見幼苗的根部浸泡在特制的營養液中,這種無土栽培技術不僅節省了土地資源,還能有效地避免土壤病蟲害的傳播。工作人員解釋說:“通過精確調配營養液的成分和濃度,我們可以根據不同作物的需求,為它們提供最適宜的營養供應,從而提高幼苗的質量和成活率。”團隊成員們還注意到,育苗棚內安裝了智能化的監控系統。通過傳感器和攝像頭,工作人員可以實時監測幼苗的生長參數,如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并根據這些數據及時調整環境控制設備,確保幼苗始終處于最佳的生長狀態。
圖為前期工人們在播種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新茹 供圖
科技創新引領農業發展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隊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創新在農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育苗棚內引進了最新的種子處理技術。在播種前,種子經過嚴格的篩選、消毒和催芽處理,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和幼苗的抗病蟲害能力。同時,采用了先進的育苗基質,這種基質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保水性和肥力,為幼苗的生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除了在育苗環節的創新,科技在種植管理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展示了一款智能灌溉系統,該系統能夠根據土壤濕度和作物需水量自動進行精準灌溉,不僅節約了水資源,還提高了灌溉效率。此外,通過生物技術的應用,培育出了具有抗病蟲害、抗逆性強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為農業生產帶來了更高的產量和品質。
在與工作人員的交流中,團隊了解到科技興農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還降低了勞動強度,吸引了更多年輕人投身農業領域。一位年輕的技術員說道:“以前,農業給人的印象是辛苦和落后,但現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農業變得越來越智能化、現代化,也讓我們這些年輕人看到了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
科技興農助力鄉村振興參觀結束后,實踐團隊與育苗棚的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負責人表示,科技興農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育苗棚將繼續加大科技投入,不斷引進和研發新的技術和設備,提高育苗的質量和產量。同時,將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培養更多的農業科技人才,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實踐團隊成員們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一位同學說道:“這次參觀讓我深刻認識到科技對農業的重要性,也讓我對未來農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我將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科技興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技興農的步伐從未停止,這座現代化的育苗棚只是一個縮影。相信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我國農業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們不僅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還深刻體會到了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巨大作用。他們將把所見所聞所感帶回學校,傳遞給更多的同學,激發更多人關注農業科技,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通訊員 李新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