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老街流年
來源:重慶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巴’方薈萃,數智賦能”青春助農實踐團
2024年7月10日,重慶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巴’方薈萃,數智賦能”青春助農實踐團在豐盛古鎮舉行了主題為“追尋鄉村卷,奏響振興曲”的農旅調研活動。實踐團成員們希望通過視頻拍攝記錄下這一珍貴的手工藝過程,并通過網絡等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并關注到手工非遺秤這一傳統技藝,從而激發社會各界對非遺文化的興趣與保護意識。
經過前期的了解與規劃,實踐團成員們沿著古鎮街道,走進了一家名為“稱心如意”的鋪子。鋪子有十幾平米,是房子的堂屋。堂屋中黑黢黢的墻壁上,懸垂的蜘蛛網都有些年深了,黑沉沉地掛著。屋子的擺設很簡單:一個抽屜柜,一個秤柜,柜子上方懸掛著二十多把大大小小做好的桿秤。鋪子里有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在秤柜前做著秤,街上過路人都喚他一聲“王師傅”,而這位王師傅從1966年開始做秤到如今,已有58年。
在鋪子中,王爺爺為實踐團成員們講解了秤的刻度以及秤的制作步驟,制秤的門道不僅要有技術,也要有耐心。選木材、刨木桿、下毫門、定叨口、安叨子、上騎馬、砝碼定星、鉆花星、釘花星、包鐵皮、上漆水……中間還有幾次打磨、清潔、上色。每一步都需要過硬的技術與足夠的耐心。王爺爺數十載堅持對手工非遺桿稱工藝的堅守與熱愛,不僅是工匠精神的深刻體現,更是對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追尋鄉村卷,奏響振興曲。這次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簡單地了解手工非遺秤的過程,更是一次傳承非遺文化的實際行動,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一傳統技藝的魅力與價值,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挖掘和弘揚非遺文化,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與參與,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從而促進鄉村振興計劃地實施。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云盤社區,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