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巴車駛進墅豐村,眼前的景象立刻讓人心曠神怡。一排排整潔的別墅映入眼簾,綠樹成蔭,鮮花點綴其間,宛如一幅精致的田園畫卷。這正是“千萬工程”下,墅豐村翻天覆地變化的縮影,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數字養老的創新實踐,每一項成就都凝聚著村民與村干部的汗水與智慧。這里,曾是革命的搖籃,1926年的冬天,共產黨員池耕襄在此播撒紅色火種,建立了桐鄉第一個黨組織。時光荏苒,紅色基因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綻放出鄉村振興的絢麗花朵。在村委書記竇國勇的引導下,我們參觀了黨群服務中心,參加了“未來鄉村”座談會,與書記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了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養老項目的進展。竇書記自豪地向我們展示了智慧醫療系統,這套系統以“使用便捷化、采集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為導向,通過數字化手段,對老人的健康狀況進行實時監測,一旦出現異常,系統即刻預警,確保了老人的安全與健康。這種“互聯網+養老”的模式,無疑為農村養老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體現了科技與人文關懷的完美融合。
隨后,在負責人的帶領下,我們乘坐觀光車領略了墅豐村的整體風貌。在華騰未來養豬場,我們親歷了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現代養殖模式,這是科技興農的典范。先進的通風系統、智能化的喂養設備、嚴格的疫病防控體系令人大開眼界,不僅實現了豬群健康狀況的實時監控,還通過環保舉措如豬糞轉化為能源,展現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隨后,步入充滿人文藝術氣息豐子愷漫畫村,這里的每一面墻都是一幅畫,每一幅畫都講述著一個故事,藝術與鄉村的完美結合令人贊嘆。豐子愷先生以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線條,描繪出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和人性的純真善良,傳遞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社會的關懷。這些藝術作品不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靈魂所在。我站在一幅幅漫畫前,仿佛能聽到畫中人物的歡聲笑語,感受到藝術與生活交融的美妙。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與村民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對未來發展愿景,傾聽他們的聲音。村民們熱情地與我們分享了他們的生活變化和對未來鄉村的期盼,他們表示,墅豐村的發展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一位村民告訴我,以前村里環境臟亂差,現在道路寬敞、房屋整潔,生活越來越好了。另一位村民則表示,村里建起了文化活動中心,大家沒事可以聚在一起聊天、跳舞,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從環境的改善到文化活動的豐富,鄉村振興的成果在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中得以體現。
在日暮余暉中,我們滿載收獲離開墅豐村,心中激蕩著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憧憬與熱情。本次實踐之旅,如同一場生動的現場教學,讓我直觀地理解了“五育”理念是如何在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在墅豐村,無論是華騰未來養豬場展現出的現代農業科技魅力,還是豐子愷漫畫村散發出的濃厚文化氣息,抑或是智慧養老項目體現出的科技人文關懷,都讓我深刻體會到“五育”教育在鄉村發展中的核心地位。這不僅是一次知識的探索,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認識到,鄉村振興不僅是物質層面的改善,更是精神文化的繁榮。我將帶著這份寶貴經歷,繼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探索,用實際行動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鄉村新篇章,讓“五育”理念在更多鄉村生根發芽,共同描繪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