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安徽省博物館舉辦“安徽歷史文化展”。展覽共分八個單元,選取了近60件/套文物,以安徽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代表性器物為線索,全面反映了安徽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文物資源。展覽將于7月11日起在安徽博物館一樓西廳向公眾免費開放。
- :“徽之美”
本單元以“徽”字為線索,選取了大量與徽文化相關的文物,反映了徽州的歷史與文化。“徽”字由“土”和“木”組成,意思是徽州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通過總結和改進,創造出了獨特的徽文化。皖南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期處于江淮地區,這一時期的徽州地區是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最快的地方。據文獻記載,春秋時期徽州地區已有“無徽不成市”之說。由于地處皖南山區,交通閉塞,資源匱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諸多限制。但正是這種貧瘠環境中的生存智慧和不斷創新,使徽州人在這里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在此單元中展出的文物有: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墨莊抄》、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天祿琳瑯藏書》等。
- :“華夏之光”
在安徽境內,新石器時代遺址和墓葬數量眾多,這些遺址和墓葬的出土的文物,反映了安徽地區早期人類社會發展的脈絡。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安徽地區陸續出現了許多重要的史前文化遺存,包括安徽屯溪、合肥、六安等地發現的古文化遺址,以及安徽蕪湖、銅陵、宣州等地出土的重要文物。本單元展示了大汶口文化時期和良渚文化時期兩個代表性遺址出土的玉器,其中大汶口文化玉器中有部分器物是首次在安徽境內發現。
- :“中華之魂”
安徽出土的文物,最早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青蓮崗文化”。安徽博物館共展出了包括新石器時代的石磨盤、石磨棒,戰國時期的陶紡輪、陶網墜,春秋時期的銅鼓風管,以及漢代的銅鏡等文物。這一單元講述了安徽歷史上重要文化現象和標志性事件。
- :“淮揚風采”
淮揚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以淮揚菜為基礎,兼收蘇、皖、閩、贛菜之長而形成的一個多元烹飪體系。淮揚菜起源于江淮之間,由蘇、錫、常、皖等地的部分名廚創制而成,具有鮮明的江淮地方特色。“淮揚風采”單元主要展示了安徽部分地區出土的淮揚菜文物,如馬承源墓出土的金箔壺,陳子龍墓出土的金縷玉衣等。
其中,金箔壺是中國首次發現的金箔文物,其制作工藝精湛,體現了金代時期我國青銅冶鑄技術的發達和高超水平。陳子龍墓出土的金縷玉衣是我國考古發現中年代最早、制作最精、保存最好的玉衣之一。此外,展覽還展出了安徽省博物館藏民國時期安徽布衣商人李祖熙的一件銀質煙袋鍋。
- :“江淮英豪”
本單元以安徽古代歷史人物為主線,以歷代名將的功績為題材,介紹了孫武、周瑜、黃蓋、程普、王翦等著名的將領,以及戚繼光、曾國藩等著名的政治家。在安徽歷史上,曾出現過一批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杰出人物,他們在抗擊外敵入侵、保衛中原統一和推動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