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實踐之旅:閩侯縣的所見所思
我有幸參與了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實踐隊深入閩侯縣的小箬鄉福田村、鴻尾村及養心園,通過實地考察與交流學習,探索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感受鄉村發展的勃勃生機,本次社會實踐雖然只有短短一天,但這次經歷讓我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為深刻和直觀的認識,也讓我看到了鄉村發展的無限潛力與希望。
首先我們走進小箬鄉福田村,領略四知文化。走進福田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整潔寬敞的村道,兩旁綠樹成蔭,村里的房屋錯落有致,白墻黛瓦間,古樸與現代相得益彰。福田村古稱“溫田”,寓意“福彌良田”與“溫潤心田”。全村總人口716人,其中楊氏村民占絕大多數,他們是東漢太尉楊震的后裔。楊震因“暮夜辭金”留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千古佳話,被譽為“天下第一廉吏”。我們也從中深刻領略到注重家風家教、廉潔自律、清白做人的重要性。
接下來我們來到鴻尾村。這里,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成為了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我們參觀了福州大宇農業有限公司,體驗鄉村展現出多元化的活力。公司引入了“水肥一體化”設備,通過手機APP終端,不僅可以遠程觀察作物的生長情況,還能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規律,精準配兌肥液與灌溉水,輸送到作物根部土壤,我們親眼見證了現代化農業科技的魅力,科技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力量,只有不斷引入新技術、新設備,才能讓傳統農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最后我們前往養心園,這里依托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生態資源,打造了集休閑、養生、度假于一體的生態康養園區,科學種植和生態管理,不但提高了中草藥的產量和品質,還帶動周邊村民的就業增收。這使我明白,鄉村振興不僅要注重經濟發展,更要兼顧生態建設和文化建設,只有實現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讓鄉村真正成為人們向往的“詩和遠方”。
本次社會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的政策支持、村民的積極參與、社會的廣泛關注,都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作為大學生,我們更應關注鄉村發展,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更加關注“三農”問題,積極參與相關實踐活動,為鄉村的繁榮發展添磚加瓦,讓鄉村振興的畫卷在閩侯縣這片土地上更加絢麗多彩。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云盤社區,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