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集美大學“數字賦能,文化興閩”實踐隊來到泉州,先后探訪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與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開展了一場融合參觀體悟與宣講學習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實踐隊員們被館內豐富的數字化展示手段深深吸引。電子展屏上,僑胞的家書中逐行顯現,字跡里的鄉愁跨越山海;數萬條僑胞捐贈記錄以動態圖譜呈現,密密麻麻的光點匯聚成“僑心向國”的溫暖軌跡。數字化展示讓僑胞的故事有了溫度,他們的家國情懷觸手可及。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僑博館展陳,林以桓攝)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另一番數字化圖景同樣令人動容。館方采用全息投影技術還原刺桐港“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景,商船往來的動畫場景里,各國商人與居民的身影交錯;“泉州印度教造像舞姿”互動體驗讓隊員們能親手操作屏幕,跟隨指引模仿造像中的經典舞姿,在肢體律動中感受古泉州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隊員們一邊體驗沉浸式投影,一邊感嘆:“這些數字化手段讓冰冷的文物‘活’了起來,歷史不再是課本上的文字。”
(圖為海交館展廳“刺桐夢華圖”全息投影,林以桓攝)
實踐過程中,隊員們不僅是歷史的探尋者,更化身文化的傳播者。他們結合所見所感,在各個展區利用數字化展陳講解泉州海絲文化,同時策劃并拍攝了宣講視頻,讓更多人通過屏幕就能領略泉州海絲文化的獨特魅力。
(圖為實踐隊員在海交館宣講,林以桓攝)
從海外交通史的波瀾壯闊到華僑史詩的蕩氣回腸,學子們讀懂了先輩們“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更堅定了他們以創新方式傳播家鄉文化的信念。當古老文脈遇上數字技術,當青年力量對話千年歷史,這座城市的故事正被賦予新的講述方式,在青春的傳承中煥發時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