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支教活動進入第三天,各項工作扎實有序開展。志愿者們持續深入教學一線,通過精細化課業輔導與精心設計的特色課程,為社區學子提供了充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體驗。
9:00志愿者們走進教室,針對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開展了耐心細致的作業輔導。他們俯身于課桌之間,為孩子們解答語文、數學等學科的疑難問題,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在安靜而專注的氛圍中,孩子們認真書寫、積極思考,志愿者們則通過清晰的講解和示范,幫助孩子們梳理思路、掌握方法,有效提升了學習效率,夯實了學業基礎。
圖1:志愿者在為小學生解惑
14:30開展精彩紛呈的特色課程,旨在拓展視野、涵養情操。首節《民俗文化故事》課,志愿者老師運用生動的講述和豐富的圖文資料,帶領孩子們走進了絢麗的民間文化寶庫。從家喻戶曉的灶王爺傳說、十二生肖的起源,到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節日習俗,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激發了孩子們對鄉土文化的濃厚興趣。課堂穿插互動問答與情景模擬,讓孩子們在積極參與中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潛移默化地增強了文化自信。
圖2:志愿者正在上《民俗文化》課
緊隨其后的是主題鮮明的“掃黃打非”護苗小課堂。志愿者老師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運用貼近生活的案例和直觀易懂的圖片,深入淺出地闡釋了“黃”與“非”的危害性。課程重點引導孩子們學會識別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網絡信息,掌握拒絕和舉報有害內容的方法,倡導綠色閱讀、文明上網的理念。課堂強調尊重知識產權、保護個人隱私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了孩子們的網絡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構筑了一道堅實的思想防線。
圖3:志愿者正在開展“掃黃打非”講座
支教第二天的活動,充分體現了志愿者們務實奉獻的精神和對鄉村教育的熱忱。從專注的課業輔導到活躍的特色課堂,孩子們展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精神風貌。支教團隊通過扎實的教學實踐,不僅傳授了知識,更致力于開闊鄉村兒童的眼界,守護其身心健康成長,為鄉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活動成效顯著,受到學生和村民的積極評價。
文字:熊華宇 陶治睿 攝影:周孟琪
武漢東湖學院橘徠服兮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