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臺古韻傳兵法,文化新程續華章
為深入探尋兵家文化的歷史淵源與時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7月5日,曲阜師范大學兵譯風華實踐隊來到澳門大炮臺及博物館。隊員們通過實地參觀、現場講解和互動交流,深入了解澳門大炮臺的歷史背景與兵家文化內涵,切身感受兵家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沉淀與演變。
站在大炮臺上,實踐隊隊員們仿佛被拉回了那個風云激蕩的年代。腳下這座沉默的堡壘,不再是冰冷的磚石,而是古代兵家“以守為攻”思想的無聲詮釋。隊員們撫摸著厚實的城墻,凝視著精心布局的炮位,感受到先賢們對地形、防御和戰略的深刻理解。這不僅僅是一座炮臺,更是活著的兵家智慧。
俯瞰澳門半島的繁華景象,隊員們思緒萬千。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彼時,澳門面臨著復雜的軍事形勢,而大炮臺的建立,正是兵家“以守為攻”思想的體現。它如同一座堅固的堡壘,守護著澳門的安寧,抵御著外敵的侵擾。這種軍事防御思想,是中國古代兵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通過堅固的防御工事,達到“守不可拔”的戰略目的。隊員們仔細觀察著大炮臺的建筑結構,從城墻的厚度到炮位的布局,都蘊含著兵家對地形、戰術的深刻理解。這不僅僅是一座軍事防御的產物,更是兵家智慧的結晶。
沿著臺階緩緩而上,隊員們觸摸著那被歲月侵蝕的磚石,仿佛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每一塊磚石都似乎在訴說著往昔的硝煙與戰火,讓人不禁肅然起敬。在炮臺的一角,擺放著幾門古老的大炮,它們雖然銹跡斑斑,但依然威嚴挺立,仿佛在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這些大炮見證了澳門幾百年的滄桑變遷,也承載了無數兵家將士的熱血與汗水。站在大炮前,實踐隊隊員們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兵家文化在戰火中淬煉出的堅韌與不屈。
博物館內,一件件展品靜靜陳列,卻仿佛訴說著兵家文化的千年傳承。古老的兵器泛著冷光,詳盡的軍事文獻鋪展開來,古代戰爭的復原場景栩栩如生,現代軍事技術的展示令人驚嘆。實踐隊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觸摸到了兵家文化的脈搏。《孫子兵法》作為兵家經典,其思想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博物館中對它的解讀,讓隊員們刻理解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精髓。這種對戰爭規律的深刻把握,正是兵家文化的核心所在。實踐隊隊員們意識到,兵家文化并非只存在于古代戰場。它的智慧早已融入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無論是商業競爭還是國際關系,兵家的思想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唯有不斷融入時代,方能續寫兵家文化的輝煌篇章。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隊員們注意到博物館通過多媒體展示和互動體驗。屏幕上,古代戰場的畫面逼真再現,仿佛能聽到戰鼓擂動、號角長鳴。互動裝置前,隊員們親手“排兵布陣”,體驗兵家智慧的奧妙。這種沉浸式的傳承方式,讓古老的兵家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走進現代人的生活,也讓更多人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然而,兵家文化的傳承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在現代社會,軍事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傳統的兵家思想似乎有些“過時”。但事實上,兵家文化的核心價值并未改變。它所倡導的智慧、謀略和對和平的追求,依然是現代社會所急需的。我們不能讓兵家文化僅僅停留在歷史的書頁中,而應將其融入現代社會的發展中。通過創新傳承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兵家文化,才能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大炮臺及博物館的參觀,讓實踐隊隊員們對兵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兵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先人的智慧和對和平的向往。在現代社會,我們應更加重視兵家文化的傳承,通過創新的方式讓其融入時代發展。只有這樣,兵家文化才能在新時代繼續閃耀智慧的光芒,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價值。
本次實踐活動以澳門大炮臺及博物館為載體,深入挖掘兵家文化的歷史內涵與時代價值,我們唯有融入現代傳播方式,方能續寫兵家文化的時代篇章。通過實地參觀與調研,隊員們深刻認識到兵家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堅定了文化自信,增強了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未來,兵譯風華實踐隊將繼續深入探索兵家文化的傳承路徑,積極投身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繁榮發展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 劉怡萱)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云盤社區,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