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青春力量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與振興,重慶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蒲公英志愿服務團于2025年7月10日深入重慶市南川區鳴玉鎮,開展了一場意義深遠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中,志愿者們走訪了多個具有代表性的產業基地,聚焦當地產業現狀與鄉村振興成果,親身體驗并記錄了鄉村發展的脈動。
在鳴玉鎮,傳統優勢產業如稻米加工和油品生產正逐步向特色品牌化轉型。當地政府聯合農戶共同致力于培育地方特色品牌,采用本地山區精選原料,并嚴格遵守綠色健康標準進行加工。特別是菜籽油,采用傳統物理壓榨工藝制作,確保產品無化學殘留,品質優良。
與此同時,新興項目也在鳴玉鎮生根發芽。養雞場與蠶桑養殖基地作為學習先進經驗后啟動的新嘗試,展現出勃勃生機。正值蠶桑吐絲結繭時節,基地負責人滿懷信心地展望未來,希望將鳴玉打造成為蠶桑重鎮,帶領村民走向富裕之路。雖然養雞場目前規模較小,但其發展前景廣闊,有望發展成為一個深受當地歡迎的特色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鳴玉稻香漁歌”項目通過引入數字智能技術,不僅實現了生態農業模式的實踐,還創新推出了“我在溝溝有塊田·云漁米”的線上認養模式,為傳統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農業的數字化轉型。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產業發展中的挑戰及農戶的實際需求,志愿服務團隊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開展了詳盡的問卷調查,共收集到超過200份有效問卷。這些數據將為后續分析產業發展瓶頸、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方案提供堅實依據。志愿者們將基于調研結果,運用專業知識撰寫計劃書,為鳴玉鎮的產業振興貢獻智慧與力量。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一次生動檢驗,更是青年學子踐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通過此次活動,經管學子不僅加深了對鄉村產業現狀的理解,也展示了新時代青年應有的擔當。未來,他們將繼續以實際行動融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用腳步丈量大地,用知識服務社會,以實際行動詮釋“強國有我”的使命與責任。
7月10日,本次“三下鄉”活動圓滿結束,這是一次深入鄉村肌理的“田野調查”,也是一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生動實踐。通過此次活動,經管學子不僅深刻了解鄉村產業的現狀與潛力,更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青年責任。未來,經濟與管理學院學子將繼續以“觀察者”和“參與者”的雙重身份,積極融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用腳步丈量土地,用知識助力產業,以青春之名詮釋“強國有我”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