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明天還能做‘大象牙膏’實驗嗎?”下午五點半,安理社區活動室內仍回蕩著孩子們的笑聲。這樣的場景,在安徽理工大學“虹暑”課堂的每一天都在上演。
今年暑期,安徽理工大學“虹暑”志愿服務項目以“十色課程”為載體,為社區兒童帶來別開生面的暑期盛宴。26名安理學子組成的志愿服務隊,秉持“語言思辨+科學探索+體藝熏陶+文化傳承”四大理念,為孩子們量身定制特色課程。
科學魔法屋:讓好奇心破土生長 “3、2、1——噴發!”橙黃色泡沫從錐形瓶口噴涌而出,點燃了教室的熱情。志愿者們用“大象牙膏”實驗揭秘過氧化氫分解奧秘,同時植入安全教育。在科普課“光的奧秘”中,激光筆照射牛奶溶液,將丁達爾效應轉化為肉眼可見的光線路徑。“月球車制作”手工課上,孩子們分組協作完成模型制作,團隊協作精神在潛移默化中生根發芽。

圖為志愿者向小朋友展示化學實驗 徐家豪供圖
思辨訓練營:給語言插上翅膀 語言課堂上,“虹暑”團隊打造思辨殿堂。圍繞“誠實與聰明哪個更重要”等辯題,小朋友們開始了人生第一次正式辯論體驗。志愿者們適時引導,幫助孩子們梳理邏輯。每位勇敢發言的小朋友都會獲得“鼓勵盲盒”,這份驚喜讓孩子們的眼中閃爍自信光芒。志愿者們還將校歌《大學無疆》改編成朗誦篇目,讓孩子們感受大學文化熏陶。

圖為志愿者開展語言課堂 趙玉婕供圖
體藝萬花筒:在方寸間綻放精彩 體育活動課上,室內空間被改造成迷你運動場。排球課上,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體驗不同位置特點;足球課堂將技巧分解成趣味游戲。舞蹈課上,《小美滿》手勢舞鍛煉手指靈活度;恰恰舞讓害羞的孩子逐漸放開自我。“我家孩子以前很內向,現在能當眾表演了!”一位家長激動地說。

圖為志愿者開展排球言課堂 吳宇豪供圖
文化傳承:翰墨飄香潤童心 書法課堂上,孩子們學習“五指執筆法”和“永字八法”。“我要把這幅‘厚德載物’送給爺爺!"完成作品的小雨驕傲地展示成果。繪畫課將藝術創作與環保理念結合,孩子們在帆布包上描繪心中的綠色家園。”非遺小講堂通過剪紙、臉譜繪制等傳統技藝,帶領孩子們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圖為志愿者與小朋友共同展示帆布包畫作 左旖夢供圖
夕陽西下,孩子們捧著作品向家長展示;幾個小朋友圍著志愿者復述課堂知識;舞蹈班的孩子們反復練習動作……這些溫暖瞬間構成了“虹暑”課堂最動人的畫面。
“這些大學生老師真有耐心。”社區居民紛紛點贊。志愿者們表示:“看到孩子們眼中的光芒,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正如項目負責人所說:“‘虹暑’課堂像一道彩虹,用多彩的知識連接大學與社區。”在這個夏天,安理學子用專業與熱情,書寫了一段關于成長、關于愛心的溫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