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壤生態示范區坐落于良人市南郊,榮膺全國首批“無廢農業”試點區域的殊榮。自農田培育伊始,直至有機蔬菜店的系列商品售賣,“有機”理念貫穿始終,如一條無形卻堅韌的絲線,串聯起整個生態產業鏈。坐落于西塘的鴉鵲村,被評為紅色根脈強基示范村(社區),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擁有農耕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旅游等多種元素。然而團隊調研發現,村莊當前面臨活動內容無貫通、年輕人不愿回家發展、游客停留時間較短等現實問題,豐富的空間資源與地理資源尚未實現高效利用。
良壤模式的綠色閉環
我們調研到良壤的500畝有機農場已通過歐盟認證,其核心秘訣是“三循環”
從稻殼、秸稈、豆渣變成有機肥再回到田里;從廢棄木框、版畫邊角料到再生紙漿最后變成文創;從游客廚余經過黑水虻處理變成雞飼料最后以雞蛋禮盒的形式再售。正如有機蔬菜店以有機玫瑰為芯,零農殘種植、花瓣低溫鎖香,制成花茶;茶渣再堆肥歸田,閉環滋養下一季芬芳。
作為上海的后花園,良壤巧妙抓住地理優勢,秉持玩樂與成長兼顧的休閑態度,打造出一片屬于年輕都市人的“烏托邦”。良壤藝術街區+良壤酒店+良壤有機農場,構成了良壤‧西塘有機生活度假區,三個板塊的結合,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度假方式和商業模式。良人市結合傳統非遺文化,推出了稻殼紙上創作版畫、布依族扎染體驗一系列體驗活動。同時為了滿足年輕人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還引入了飛盤、騎行等戶外運動項目。針對上海都市高壓生活群體,良人市設置了瑜伽、冥想等心靈療愈活動,為他們提供一個放松身心、結交新朋友的平臺。年輕人的“新家庭成員”現象愈發普遍,寵物成“毛孩子”趨勢上升,于是良人市策劃舉辦寵物運動會、水上花道大師表演、開辦木板拓畫等展覽,構造現實生活中的“烏托邦”,讓年輕人得到精神滋養,感受街巷的生生不息。這里有茶有咖啡,有香有音樂,精致與粗獷毫無違和感地融合成了一件件器物,也是古樸與現代的完美碰撞。

解鎖鴉鵲鄉村振興的密碼
有機農業作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不僅可以達成廢棄物的零排放目標,還能借助循環利用的方式顯著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借鑒此模式,能積極推動傳統農業向有機農業轉型,同時開發有機農產品,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
鄉村振興的文化靈魂是非遺文化的活化利用。非遺文化與現代文創巧妙結合,開發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創產品,讓古老技藝重獲新生。鴉鵲村擁有兩項省級非遺“絨花”與“宣卷”,可深入挖掘這些文化資源,從而提升鄉村的文化軟實力。
文旅融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良壤打造了“稻田美術館”“螢火市集”等特色文旅項目,將農業景觀與文化體驗有機結合,有效延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間,提升了旅游消費。鴉鵲村可借鑒這一經驗,整合稻田、古村、池塘等資源,開發“稻田研學”“非遺之旅”等特色旅游線路,設置互動體驗項目,串聯共富大棚、稻漁菜苗、酒店、古鎮碼頭。實現交通縫合的同時,能讓游客深度參與鄉村生活,感受鄉村魅力。
最后鴉鵲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也需加強各方協作,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村民參與的共建共享機制,使鄉村振興成果惠及全體村民。
西塘良壤生態示范區憑借有機農業與非遺文化、文旅產業的深度交融,構建起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經濟體系。這種成功的模式為鴉鵲村的發展提供諸多啟示,指明了一條清晰的發展路徑。通過有機農業、非遺文化、文旅融合的協同發展,鴉鵲村有望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