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響應國家“鄉村振興”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號召,讓“文明”扎根鄉土,同時把健康生活的理念和安全出行的知識傳遞給鄉村孩子們,7月15日,河南工業大學的北斗星筑夢團隊在漯河市天邊楊小學,開展了一場以“文明生活”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旨在讓鄉村的孩子們深入了解垃圾分類,增強安全出行的意識;讓文明生活的理念、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讓講文明、樹新風、守規則的意識在鄉村的每一處都綻放光彩。
小習慣,大責任--垃圾分類我先行
課堂上,團隊成員為大家播放一段環境保護視頻,看著視頻中堆積成山的垃圾,孩子們紛紛向老師發表出自己的感想:“好多垃圾啊!”授課成員趁此機會引入了垃圾分類這一概念,并用一個非常有趣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垃圾分類:四大垃圾分類類型比喻為小豬能吃的(廚余垃圾)、對小豬有害的(有害垃圾)、賣了能買小豬的(可回收垃圾)和小豬不能吃的(不可回收垃圾),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讓孩子們輕松理解如何進行垃圾分類。
為了幫助孩子們更牢固地掌握垃圾分類知識,授課老師精心策劃了一場“垃圾配對”小游戲。游戲規則是邀請幾位同學上臺,在黑板上將各種類型的垃圾桶與相應的垃圾進行正確連線。孩子們紛紛積極舉手,爭相上臺參與,完成連線后還自信滿滿地說:“這太容易啦!”從他們準確無誤地將各類垃圾“送”到對應的垃圾桶不難看出,孩子們已經很好地掌握了垃圾分類的小竅門。緊接著,授課老師鼓勵孩子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堅持做好垃圾分類哦!”“沒問題!”孩子們齊聲回應,聲音響亮而堅定。

圖為小朋友上臺做分類小游戲。郝利偉 攝
“騎”遇安全:規范出行護平安
考慮到鄉村地區居民普遍交通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團隊為孩子們精心策劃并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交通安全課程。課程伊始,授課老師向孩子們生動展示了幾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交通標識,并鼓勵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標識的顏色、圖案以及形狀,積極猜想這些交通標識所代表的含義。在互動過程中,小老師還親自帶領同學們一起動手完成了部分交通標識的繪畫,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對交通標識的認識與理解。

圖為老師帶領同學們繪畫并認識交通標識。劉子凡 攝
授課老師不僅帶領孩子們認識了各類安全標識,還精心設計了妙趣橫生的互動答題環節。通過提問與回答的互動形式,讓交通安全知識如春風化雨般深入孩子們的心田,給他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在答題過程中,不少孩子坦言對交通事故報警電話122并不知曉,見此情形,授課老師隨即著重強調了遭遇交通事故的正確應對之策,并明確地告知大家報警電話,孩子們對于如何安全、妥善地處理和應對緊急情況,有了更為透徹的理解。
本次課程團隊創新地將垃圾分類理念與交通安全意識深度融合,著力構筑青少年助力鄉村振興的"雙基工程",讓青少年深刻領悟:科學分類垃圾是對鄉村生態資源的可持續守護,折射出共建宜居家園的責任意識;自覺遵守交規是對鄉村生命安全的莊嚴承諾,彰顯著維護公共秩序的文明自覺。展望未來,北斗星筑夢團隊將繼續深入鄉村開展教育幫扶實踐活動,開設特色課程、組織文化活動,以知識賦能、文化浸潤,全力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