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曲阜尼山草木蔥蘢,千年圣境浸潤著文明的氣息。作為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重要力量,來自曲阜師范大學的126名禮儀志愿者中,也有我的參與,在暑假期間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專項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懷揣著對文明交流的熱忱,以專業的禮儀服務、飽滿的精神風貌,為這場匯聚全球 40 多個國家和地區專家學者的文明對話盛會保駕護航,在實踐中書寫曲園學子的青春擔當,讓禮儀之美成為文明交流的亮麗底色。
此次禮儀志愿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緊扣論壇 “文明互鑒・和合共生” 的主題,前期籌備與現場服務環環相扣。在集中培訓階段,我們一同接受了系統培訓。專業禮儀導師從站姿、走姿、手勢到微笑弧度、眼神交流等細節入手,逐一示范指導。文化學者則深入淺出地講解尼山文化內涵、世界主要文明禮儀習俗及論壇歷史沿革,通過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等方式,讓我們在服務中既能展現中華禮儀風采,又能尊重多元文化差異。我在培訓日記中寫道:“每一個手勢的角度、每一次微笑的溫度都有講究,這不僅是服務技能的提升,更是對文明尊重的學習。作為曲阜師大學子,傳承儒家文化、傳遞禮儀之美是我們的責任。”

圖為實踐隊成員參與集體培訓。現場工作人員供圖
論壇舉辦期間,禮儀志愿者們分為現場禮儀、現場綜合、走讀參訪等 16 個服務小組,我校學子分布在各個小組中,我所在的現場活動組有 50 名曲園同學。現場活動組的工作繁雜且關鍵,需要全程把控論壇各類活動的流程節奏、維護現場秩序,并及時應對活動中的突發狀況。我們提前兩天就進入會場熟悉場地布局,反復核對活動流程表,對每個環節的時間節點、人員站位都進行了精準規劃。活動開始后,我們身著融合儒家文化元素的淺藍色禮儀服裝,在會場內各司其職。
面對場外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我們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和靈活應變的能力。有一次,在一場分論壇即將開始前,一位嘉賓因不熟悉會場入口位置而略顯焦急,此時距離活動開始僅剩 10 分鐘。我微笑詢問,并迅速按照指引路線帶著嘉賓快步前往入口,并與入口處的志愿者做好交接。看著嘉賓順利進入會場,我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嘉賓回頭對我點頭致謝,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服務的價值。

圖為實踐隊成員參與的集體合照。現場工作人員供圖
實踐過程中,我們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連續多天的高強度服務、長時間站立帶來的體力消耗、活動流程臨時調整的壓力,都考驗著我們的耐力與應變能力。但大家相互支持、默契配合,在解決問題中不斷成長。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為論壇的成功舉辦貢獻了曲園青春力量,更讓我校參與的大學生志愿者在文明對話的舞臺上收獲了寶貴的成長經驗。這段經歷將成為我人生中一筆珍貴的財富,激勵我在未來繼續依托曲阜師范大學的平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文明交流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為鋅夢未來社會實踐隊成員合影。趙英樂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