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陽光尚未完全驅散涼意,社區的街巷里已出現一個忙碌的身影。我利用暑假時間獨自開展了為期一周的 “清潔家園・共享文明” 社區衛生清掃志愿服務活動。沒有同伴的陪伴,沒有團隊的組織,他一人一帚,用堅持與汗水為社區環境 “梳妝打扮”,讓志愿微光溫暖了整個社區。
放假回到家鄉社區后,便發現小區樓道、綠化帶和公共活動區域存在不少衛生問題:樓道角落堆積著灰塵雜物,草叢里散落著塑料垃圾,墻面被貼上了零散的小廣告。“每次路過這些地方都覺得不舒服,既然有空閑時間,不如自己動手清理一下。”于是便特意為他準備了掃帚、拖把、小鏟子等清掃工具,還規劃了每日的清掃區域。
活動第一天,便帶著工具從自家所在的單元樓開始清掃。在樓道清掃時,先將地面的紙屑、灰塵仔細掃到一起,再用半濕的拖把反復擦拭。樓道扶手常年積累油污,就用洗潔精兌溫水,蘸著抹布一點一點地擦,從一樓到六樓,每個拐角、每處接縫都不放過。手臂也因長時間抬舉有些發酸,但看到原本油膩的扶手變得潔凈如新,心情也好了許多。“雖然一個人干活節奏慢了些,但每完成一段清掃,都特別有成就感。” 清掃間隙,他還順便將樓道里居民堆放的廢舊紙箱整理好,放在回收站指定位置。
接下來的幾天,把重點放在了社區綠化帶清理上。夏日的草叢格外茂密,隱藏其中的垃圾很難被發現。蹲在草叢邊,一手撥開帶刺的枝葉,一手撿拾垃圾,塑料瓶、食品包裝袋、煙頭等雜物被一一裝進隨身攜帶的垃圾袋。正午的陽光越來越烈,曬得他皮膚發燙,后背的衣服被汗水浸濕,緊緊貼在身上。一周下來,他清理的垃圾裝滿了十幾個大垃圾袋,光塑料瓶就收集了三大袋。
清理墻面小廣告是最費力的工作。這些 “牛皮癬” 粘性強,有的還貼在兩米多高的墻面上。搬來小板凳,站在上面用小鏟子先將廣告紙邊緣鏟起,再慢慢往下撕,遇到撕不掉的殘留部分,就用蘸了洗潔精的濕抹布反復擦拭。手指被鏟子磨出了紅印,就貼上創可貼繼續干。有一次,發現一處貼在電表箱上的小廣告特別頑固,先用溫水浸濕,再用鏟子一點點刮,忙活了十多分鐘才清理干凈。看著恢復整潔的墻面,長舒了一口氣:“雖然累,但墻面干凈了,看著就舒服。”
經過一周的努力,社區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樓道變得干凈整潔,綠化帶恢復了生機,墻面重現了本來的顏色。居民們走在社區里,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XX 在志愿服務日記中寫道:“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微小,但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帶來改變。志愿服務不在于人多人少,而在于是否有一顆奉獻的心。”不少居民受到他的感染,開始自覺清理自家門前的垃圾,社區里的衛生狀況越來越好。
一人的志愿行動,溫暖了整個社區;點滴的堅持,匯聚成文明的力量。XX 用暑假里的默默付出,詮釋了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的志愿精神,讓青春在志愿服務中綻放光彩。他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志愿服務不分大小,只要心懷善意、勇于行動,每個人都能成為照亮他人的微光。

圖為鋅夢未來社會實踐隊成員合影。趙英樂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