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動繪就成長畫卷——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深度紀實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
2025年7月2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團隊走進無錫市錫山區城市書房,通過輔導孩子們作業、讀書分享、電影賞析等多種形式,幫助同學們合理安排學習任務,勞逸結合,更加輕松高效地完成任務。
晨光初照,夢想啟航
清晨九點,城市書房的學習室內已坐滿參與活動的孩子與志愿者。數學輔導環節中,志愿者周女士以 “雞兔同籠” 經典題型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們通過繪制示意圖梳理數量關系。她手持彩色粉筆在小黑板上分步演示,時而俯身觀察孩子的解題過程,時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思考。一名穿藍色條紋衫的男孩起初在草稿紙上反復涂改,眉頭緊鎖,周女士注意到后,將題目拆解為 “籠子里的頭數” 與 “腿數” 兩個維度,用積木模型模擬雞兔的肢體數量,男孩的筆尖逐漸放慢,最終在示意圖旁寫下正確算式,嘴角揚起釋然的微笑。英語輔導區域,志愿者劉女士穿梭于課桌間,以 “氣流感知法” 幫助孩子糾正發音。戴眼鏡的小男孩第一次開口時,聲音輕得像蚊蚋,身體不自覺地向后縮。劉女士半蹲在他身旁,將手掌懸在他嘴前:“感受這里的氣流,像吹蒲公英一樣輕輕送氣。” 她示范 “o” 的發音時,嘴唇噘成圓形,睫毛在燈光下投下細碎的影子。男孩模仿多次后,終于清晰念出 “hello”,周圍的孩子自發響起掌聲,他攥著衣角的手指慢慢松開,眼鏡片后的眼睛亮了起來。語文閱讀理解環節被設計成小組研討模式。志愿者宋女士將《秋天的懷念》一文分發給各組,要求圈畫關鍵詞句并闡述觀點。第三小組的幾個孩子圍繞 “黃色的花淡雅” 一句的修辭展開爭論,扎馬尾的女孩堅持認為是環境描寫,穿白 T 恤的男孩則指著前文 “母親說要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認為是情感寄托。宋女士引導他們對比文中三次菊花描寫的語境,最終孩子們在筆記本上共同寫下:“菊花既寫秋景,也象征母親的期望。” 討論聲中,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與清脆的發言聲交織,陽光透過百葉窗,在桌面投下斑駁的光影。
書香氤氳,共賞佳作
午休過后,讀書分享會成為焦點。扎蝴蝶結的小女孩抱著《小王子》走上前,起初指尖反復摩挲書角,深吸一口氣后,她模仿狐貍的語調:“對我來說,你只是一個小男孩,和其他成千上萬個小男孩沒有什么不同。” 聲音從顫抖逐漸變得沉穩,當講到 “你要永遠為你馴化的東西負責” 時,臺下的孩子紛紛挺直腰背。隨后,男生們分享《林蘭英》的故事,有孩子模仿書中人物的語氣:“半導體材料就像科學城堡的磚,我要一塊一塊砌起來。” 話音未落,后排的男孩舉起手:“我爸爸也是工程師,他說科研要像擰螺絲一樣耐心。” 現場爆發出善意的笑聲,書架上的繪本在光線下泛著柔和的光澤。
影片放映,深入人心
傍晚時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放映將活動推向高潮。當馬修老師帶領合唱團演唱《夜空中的星》時,前排的女孩輕輕跟著哼唱,志愿者孫先生暫停影片提問:“為什么調皮的孩子會被音樂改變?” 穿條紋衫的男孩第一個舉手:“因為音樂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需要。” 后排的女孩補充:“就像我們做對數學題時,志愿者姐姐會笑。” 討論中,有孩子注意到影片中紙飛機紛飛的場景,低聲說:“要是我也能給老師折一架。” 此時,窗外的夕陽正將書房的玻璃染成橘紅色,屏幕上的光影映在孩子們專注的臉龐上。
活動結束時,孩子們抱著志愿者贈送的筆記本排隊離開,有女孩回頭喊:“明天還能來嗎?” 志愿者周女士望著他們的背影,整理著桌上的草稿紙,紙上還留著孩子們畫的雞兔示意圖。城市書房的管理員收拾投影設備時,發現座椅下有一張折成飛機的便簽,上面用鉛筆寫著:“謝謝姐姐教我讀單詞。” 這場持續整日的活動,以具象化的知識互動,在孩子們心中埋下文化體驗的種子,而志愿者們則在教學相長中,完成了一次基層文化服務的實踐之旅。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云盤社區,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