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業大學農學院“金銀筑夢”實踐服務團深入平邑縣鄭城鎮桃峪村開展金銀花產業調研
文|梁一諾 陳晨晨 圖|王一冰 陳丹陽
為全面落實教育部關于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部署,深入了解金銀花種植戶發展難題,7月22日,青島農業大學農學院“金銀筑夢”實踐服務團在平邑縣農業農村局副科級干部、金銀花專班主任劉慧,鄭城鎮二級主任科員孫軍,鄭城鎮農業辦公室主任公言玲、職員劉帥,指導教師劉寧的帶領下,赴平邑縣鄭城鎮桃峪村開展金銀花產業調研。
實踐團首先深入桃峪村金銀花種植基地和農戶家中,通過面對面訪談、實地觀察等方式,詳細了解金銀花在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銷售等環節的實際情況。種植戶李大叔表示,全村金銀花種植面積達數百畝,是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但近年來受持續干旱影響,灌溉條件跟不上,導致單產大幅下降,往年平均畝產干花50斤左右,今年預計僅20斤,干旱還導致金銀花品相變差,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收購價被壓低至往年的七成,不少農戶種植積極性受挫。團隊成員認真記錄,并就種植密度、采收時機等技術細節與農戶深入探討。
在村委辦公室,實踐團與桃峪村黨支部書記汪明進行座談交流,這位曾在外打拼的退伍軍人,憑借實干與智慧成為桃峪村蛻變的領路人。他詳細介紹了桃峪村金銀花種植的歷史沿革、種植規模及近年來的發展成效,并分享了通過“直播助農”拓寬村民增收渠道的寶貴經驗。他指出,金銀花、山楂等是村里的主導農產品,目前在市場推廣方面嘗試通過直播拓寬銷路,積累了少量粉絲,但整體效果尚未達到預期。劉慧表示,金銀花專班將積極對接資源,加強電商培訓,推動“互聯網+特色農產品”模式落地見效。
此次桃峪村之行,實踐團既為鄉村發展帶去青春智慧,也在實地調研中深化了對“三農”問題的理解。下一步,實踐團將認真梳理調研數據,形成針對性幫扶方案,助力桃峪村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