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正日益成為激活鄉村內生動力、賦能鄉村振興的關鍵引擎。為深入了解這一創新模式在基層的實踐樣態與實施成效,7月25日,安徽大學經濟學院驛“路”繁花社會實踐小分隊一行7人專程奔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南溪鎮,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研等多種形式,圍繞當地正在積極探索的交旅融合具體路徑展開系統性深入調研,旨在全面挖掘和深度剖析交通基礎設施升級與旅游資源開發如何協同發力、共同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活力的鮮活案例與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圖1:團隊到達六安市金寨縣
與鎮政府座談:解析交旅融合思路 抵達南溪鎮政府后驛“路”繁花小分隊帶著提前備好的調研問卷,與負責交旅融合工作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對接。交流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僅詳細解答了問卷上的各項問題,還主動分享了大量鮮活的工作案例和實踐經驗。
在探討社區(村)黨建與治理體系時,工作人員生動描述了基層黨組織如何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他們舉例說明,在推進交旅融合過程中,黨員干部總是沖鋒在前,無論是協調土地征用還是調解群眾矛盾方面,都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執行力。特別是在旅游資源整合和交通設施建設中,黨員帶頭示范的作用尤為突出。
談到交通與旅游資源銜接的具體實踐,工作人員既肯定了當前取得的成效,也坦誠地分析了面臨的挑戰。他們介紹說,通過優化公交線路,確實讓更多游客能夠便捷地到達各個景點,但山區特殊的地形條件也給交通運營帶來了壓力。如何讓站點設置更合理、車輛調度更科學,是他們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
在交流數字化治理時,工作人員展示了他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管理效能的探索。從最初簡單的信息發布,到現在能夠實現游客反饋的實時收集和處理,數字化手段正在讓交旅融合工作變得更加精準高效。不過他們也提到,要讓這些新技術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和游客,還需要克服不少實際困難。

圖2:團隊成員采訪鎮政府工作人員
用鏡頭記錄:留存交旅融合實景 調研中,團隊以影像留存南溪鎮交旅融合的生動場景,聚焦訪談現場的交流瞬間。公交站臺上,路線圖清晰鋪展,勾勒出交通串聯旅游資源的“脈絡”;鄉間道路旁,公交車穿梭于山水間,車身與自然景致相融,成為“交通賦能旅游”的移動注腳。這些影像,從政策交流、設施布局到場景呈現,多維度定格了交旅融合實踐,并為后續研究積累直觀素材。

圖3:南溪鎮交通綜合服務站

圖4:南溪鎮交通服務站內部圖
從實踐中洞察:找準鄉村發展方向 此次調研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南溪鎮的交旅融合實踐不是簡單的資源疊加,而是通過系統謀劃實現了“1+1>2”的協同效應。交通網絡如同血脈,將分散的旅游資源串聯成有機整體;旅游發展則像引擎,為交通設施注入新的活力。
在實地走訪中,驛“路”繁花的隊員們看到,一條條改造升級的農村公路不僅方便了群眾出行,更成為展示鄉村風貌的景觀廊道;一個個精心打造的公交站點不僅提供乘車服務,還兼具旅游咨詢、特產銷售等多重功能。這種創新性的融合發展,正在為南溪鎮的鄉村振興開辟新的路徑。
實踐感悟:交旅融合的基層意義 這種融合發展的模式,既切實回應了游客“行途中能賞景、賞景時可停歇”的實際需求,也讓當地村民不用背井離鄉,在自家門口就拓寬了增收渠道。更重要的是,通過持續推進環境整治和服務品質提升,鄉村的整體面貌正悄然發生著喜人的變化,人文氣息與鄉土韻味愈發濃厚。
這是一個生動的啟示:鄉村振興從來不需要那些聽起來響亮卻落不了地的口號,真正需要的是這樣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抓手,是這種既能守護好綠水青山的生態本底,又能傳承好鄉愁記憶的文化根脈,更能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的發展思路。南溪鎮的探索實踐,為其他條件相似的地區尋找鄉村發展的新路子,提供了一套可以學習借鑒、能夠推廣復制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