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烈陽鋪灑淮北大地,淮北師范大學“點亮八皖”實踐團的身影,穿梭于淮北市博物館的紅色資源區。這支連續六年深耕安徽紅色沃土的團隊,帶著傳承紅色基因的熱忱,開啟了一場挖掘紅色資源、探尋革命精神的實踐之旅,聚焦革命精神傳承與戰役史跡深度解碼。
“點亮八皖”實踐團,扎根淮北師范大學多學科優勢土壤,六年里足跡遍及江淮大地,調研省內135家紅色基地,從烈士陵園的莊嚴碑刻,到紀念館的珍貴史料,構建起詳實的紅色文化資源庫,更打造“云皖紅色文化學習平臺”小程序,讓紅色記憶突破時空界限。此次奔赴淮北市博物館,旨在從本土紅色資源中深挖精神富礦,讓成員在文物與史料的對話里,觸摸革命精神的溫度。

圖為淮北市博物館的大門。 黃新儼 供圖
為了讓調研更具深度,實踐團成員提前數周便開啟“預熱”模式:查閱淮北地方史志、梳理博物館紅色展區脈絡,規劃出“文物溯源—戰役解碼—精神提煉”的調研路線。活動當日,成員們進入紅色資源區,陳列著大刀、土制炸彈的展柜,瞬間將時光拉回烽火歲月。在講解員的講述中,淮北戰役的硝煙緩緩彌漫——戰士們以簡陋武器對抗強敵,百姓推著獨輪車穿越封鎖線送物資,“人民戰爭”的畫卷在文物前徐徐展開。成員們圍攏在戰術要圖前,對照史料推演戰役進程,在地圖的經緯間,梳理出兵力部署、戰斗推進的清晰脈絡,讀懂“軍民同心、其利斷金”的深刻內涵。

圖中陳列著大刀、土制炸彈等革命文物,見證烽火歲月。 黃新儼 供圖
志愿者感慨:“課本里的‘人民戰爭’,今天在文物和故事里,有了最生動的注解,革命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可觸可感的歷史傳承。”“文物不再是冰冷的陳列,它們背后的故事讓革命精神變得可觸可感,不再抽象。

圖為淮北市博物館內景,可見玻璃展柜及背后展現歷史場景的金色浮雕,呈現調研實踐的空間環境。 黃新儼 供圖
此次淮北市博物館調研之行,為“點亮八皖”實踐團的紅色資源庫注入了新的“淮北記憶”。實踐團以青春之姿,架起歷史與當下的傳承橋梁,讓革命精神在挖掘與傳播中,煥發出穿透時代的活力。未來,這份紅色力量也將持續激勵更多人銘記紅色歷史,以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江淮大地上,不斷延續、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