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業大學農學院“金銀筑夢”赴平邑實踐服務團探索金銀花產業振興新路徑
文|孫璐瑤 王夢菲 圖|陳丹陽 孫璐瑤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強國行”專項行動工作要求,助力金銀花產業發展,7月23日,青島農業大學農學院“金銀筑夢”實踐服務團以“科技賦能產業、紅色引領振興”為主線,赴平邑縣開展金銀花產業調研,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智慧。
科技賦能:點燃綠色種植新引擎
實踐團深入平邑縣流峪鎮九間棚金銀花生態種植示范基地和平邑縣金煒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探索科技賦能綠色種植的實踐路徑。
在九間棚金銀花生態種植流峪示范基地,團隊成員實地調研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創新發展模式,重點了解了“北花一號”良種種植和“六不用”技術的應用,該模式不僅提升了金銀花品質,還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雙贏。團隊成員深受啟發,深入了解了生態農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實現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

在平邑縣金煒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實踐團深入種植基地與深加工車間,實地察看了規模化、標準化的金銀花等道地藥材種植實況。合作社負責人劉金煒表示,目前合作社面臨私有化轉集體化推進受阻、融資渠道較窄、人力成本攀升與產品售價偏低矛盾導致利潤微薄等發展痛點,希望通過產學研融合破局,推動金銀花產業振興。團隊成員認真記錄,為后續助力產業發展積累一手資料。調研過程中,實踐團開展了金銀花深加工科普宣講,圍繞種植特性、產業價值及深加工方式方法為合作社成員帶來專業知識,幫助系統提升認知,賦能產業發展。
紅色鑄魂:汲取鄉村振興新動能
實踐團一行來到八路軍115師桃峪高干會議陳列館,館內的歷史照片、珍貴文物和場景復原,生動再現了1940年八路軍115師在桃峪召開高干會議的歷史背景,以及羅榮桓、陳光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部隊在沂蒙山區開展抗日斗爭、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光輝歷程。團隊成員不時駐足凝視,仔細聆聽革命故事,對革命先輩們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充滿敬意。
實踐團專程拜訪了鄭城鎮后水灣村94歲抗戰老兵王清海,聆聽他講述革命年代的崢嶸歲月。老人雖已至鮐背之年,但回憶起往昔的戰斗經歷,眼中仍閃爍著光芒,聲音也不自覺地洪亮起來。他緩緩說道,自己在年少時就投身革命,為了保家衛國,與戰友們并肩作戰。“那時候條件艱苦啊,缺衣少食,武器裝備也落后,但大家都懷揣著一個信念,就是把侵略者趕出去,讓老百姓過上太平日子。”老人回憶起戰爭時期的艱苦,感慨萬千。團隊成員深受觸動,紛紛表示要將“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
電商新路:架起促農增收致富橋
為探索金銀花產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的新路徑,實踐團赴山東茗日紅茶業有限公司和平邑電商產業園參觀調研。
在山東茗日紅茶業現代化車間內,實踐團成員近距離觀摩了金銀花從原料篩選、殺青、揉捻到成品包裝的全鏈條流程,并與公司總經理、“全國優秀共青團員”任洪敏進行深入交流。她分享了從返鄉創業初期的迷茫,到依托本地金銀花資源開啟電商之路,再到通過直播帶貨將產品銷往全國的奮斗故事,為農科學子樹立了榜樣。在任洪敏的現場指導下,實踐團依托公司現有直播平臺體驗直播帶貨,認真學習產品特性的講解與互動話術的設計,在真實的電商場景中錘煉技能。

在平邑電商產業園,實踐團參觀了特色農產品展示區,重點了解了以金銀花為原料、融入健康理念開發的金銀花精釀啤酒。在電商直播間,團隊成員實地觀摩了選品流程與直播實況,對主打生態健康的“九間棚‘六不用’”等特色產品留下深刻印象,并現場體驗了電商賣貨流程。
此次實踐活動,團隊成員不僅深化了對金銀花全產業鏈的認識,更在實踐中錘煉了興農本領。實踐團將持續發揮專業優勢,為平邑縣金銀花產業提質增效和鄉村振興貢獻“青農智慧”,真正將論文寫在齊魯大地的沃野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