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業大學農學院“金銀筑夢”實踐服務團:實地調研解難題青春聚力促振興
文|王夢菲 孫璐瑤 圖|陳丹陽 孫璐瑤
為全面落實教育部關于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部署,推動金銀花產業振興,7月22日,青島農業大學農學院“金銀筑夢”實踐服務團深入平邑縣鄭城鎮、流峪鎮的核心產區,以實地調研、座談交流、技術對接等方式,全方位探尋金銀花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升級路徑,用專業智慧為金銀花產業注入青春動能。
企業參觀,探尋生產一線發展密碼
在山東蒙山協合茶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實踐團參觀了金銀花茶工藝的創新成果,從傳統曬干、古法炒制、烘干到FD凍干,從花茶配伍到藥用提取,團隊成員直觀感受到一朵金銀花的“七十二變”。董事長陳翠翠介紹了金銀花產品突破地域限制、拓寬“出山”銷路的戰略藍圖。公司以創新思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附加值的不懈探索,為實踐團上了一堂生動的產業升級實踐課。

山東中平藥業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產線展現了產業現代化的另一種形態。實踐團參觀了標準化生產車間、智能化加工流水線及產品展示中心,直觀了解金銀花從原料篩選、提取加工到成品研發的全流程。企業依托科技賦能,將金銀花深加工成茶飲、保健品、中藥飲片等多元化產品,大幅提升附加值的做法,讓成員們對農產品產業化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在金銀花新品種研發基地和山東華康農業發展中心,實踐團參觀了基地現代化的加工設備和科學的種植技術。目前,企業不僅幫助當地農戶統一銷售產品,還與加多寶等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深加工合作,有效延伸了產業鏈條。實踐團不僅直觀感受到現代化農業技術對金銀花產業提質增效的推動作用,更深刻理解了“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在促進產業規模化發展與農戶增收之間的重要聯結價值。
合作社調研,摸清產業鏈條痛點難點
在四合村金銀花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實踐團實地查看金銀花的種植規模與田間管理實況,圍繞品種選育、綠色防控、節水灌溉等關鍵技術與合作社負責人展開深度交流。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合作社統一種苗、統一農資、統一技術規程的標準化生產模式以及如何通過集約化經營有效保障金銀花品質與農戶收益的“雙提升”。對于負責人提出的病蟲害防治難題,實踐團給予了引入物聯網監測設備、精準調控田間溫濕度等建議,為金銀花管理升級提供了新思路。
綠清源農場的“種養結合”模式開辟了生態農業新路徑。據農場負責人王薪皓介紹,農場“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模式,以“純自然、零添加”為核心,通過“金銀花—雞—玉米”的閉環系統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實踐團不僅直觀感受到生態農業“變廢為寶”的奇妙循環,更在田間地頭的觀察與交流中深化了對綠色發展理念落地實踐的認知。
在五龍湖金銀花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踐團重點調研了金銀花產業的規模化種植與市場挑戰。負責人趙連財展示了“合作社+農戶”模式從枝頭鮮蕾到花市及電商平臺的穩定銷售網絡,使實踐團對特色農產品從規模化種植到市場化運作的全鏈條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與思考。
農戶走訪,傾聽田間地頭真實心聲
實踐團深入鄭成鎮桃峪村、四合村和流峪鎮苗泉村金銀花種植基地與農戶家中,通過面對面訪談、實地觀察等方式,詳細了解金銀花在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銷售等環節的實際情況。種植戶蔣廣東表示,“如果金銀花能夠實現機械化采摘,那么金銀花就可以擴大面積種植,減少人工成本”,病蟲害防治難、采摘成本高等農戶提出的痛點,團隊成員一一記錄,并將合作社的種植經驗分享給散戶,推動“合作社帶散戶”模式深化,助力小農戶融入大市場。
實踐團與桃峪村黨支部書記汪明進行座談交流,這位曾在外打拼的退伍軍人,憑借實干與智慧成為桃峪村蛻變的領路人。他詳細介紹了桃峪村金銀花種植的歷史沿革、種植規模及近年來的發展成效,并分享了通過“直播助農”拓寬村民增收渠道的寶貴經驗,使實踐團從中汲取了鄉村振興的實踐智慧與奮斗力量。
此次參觀調研,實踐團既看到了金銀花產業的發展潛力,也摸清了產業升級的堵點難點。實踐團將系統梳理、深入分析在企業、合作社和農戶所獲取的第一手資料,聚焦金銀花種植管理技術難點、產業鏈延伸瓶頸等問題形成調研報告,
以青春之力助推平邑金銀花產業提質增效,讓這朵“致富花”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綻放更絢麗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