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泰州科技館內一場“守正創新”的端午活動引人關注。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實踐團隊在此開展的暑期實踐,既堅守端午文化的核心內涵,又融入現代元素與科學思維,通過科普講解、互動游戲、創意創作等形式,探索傳統節日傳承的新路徑。溯源端午:傳說中的文化智慧 “傳統不是守舊,而是要理解背后的智慧。”志愿者小王的講解既有傳統典故,也有現代解讀。他在講述屈原故事時,聯系當代愛國精神;在介紹掛艾草習俗時,結合現代防疫知識;在解析龍舟競渡時,引申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原來端午的智慧能用到現在!”一位聽眾感慨道,這種“傳統與現代”的連接,讓文化有了更強的生命力。 互動問答:讓傳統知識活起來 問答環節不再是簡單的“問與答”,而是“傳統知識的現代應用”。“現在的龍舟比賽有什么新形式?”“除了掛艾草,現代還有哪些夏季防疫辦法?”這些問題讓聽眾從“回憶傳統”轉向“思考當下”。一位職場人士分享了“城市龍舟賽用環保材料制作龍舟”的案例,引來陣陣掌聲;媽媽們則討論起“艾草煮水洗澡+現代驅蚊液”的“雙重防疫法”。 彩蛋創作:傳統元素的創新表達 彩蛋創作區成了“傳統創新實驗室”。參與者們不再局限于傳統紋樣,而是融入現代元素:設計師小姐姐畫了“國潮粽子”,穿著漢服、拿著折扇;程序員大哥畫了“代碼粽子”,用0和1組成粽葉;孩子們則畫了“AI龍舟”,說“讓人工智能也學端午文化”。這些作品證明,傳統元素完全可以與現代審美結合,煥發新的光彩。 詩與科學:文化傳承的創新路徑 詩詞環節加入了“現代改編”:“端午時節雨紛紛,大家都在盼龍舟”,孩子們的改編雖稚嫩卻充滿活力;科學實驗則聚焦“傳統習俗的現代驗證”——通過對比實驗,證明粽葉的堿性成分確實能延長食物保鮮期,讓“老辦法”有了科學依據。這種“詩的創新+科學的驗證”,讓文化傳承有了新的路徑。 活動收官:傳統在創新中煥發生機 此次活動探索了傳統節日傳承的新方式:既守住“愛國、團結、智慧”的文化內核,又用現代視角、創新形式讓傳統“活”起來。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團隊表示,未來將繼續探索“守正創新”的模式,讓優秀傳統文化既能扎根歷史,又能擁抱當下,真正成為滋養當代人的精神力量。 
(圖為實踐團隊在講述傳統文化ppt. 吳詩榆 攝)

(圖為志愿團隊在教學 吳詩榆攝)

(圖為志愿者團隊合影 吳詩榆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