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浙工大之江學院設計學院用藝術點亮孩子們的夏日
這個夏天,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設計學院“青衿繪暖”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柯巖街道紅旗、仁讓堰、鑒水等三個社區,以手工藝術教學為紐帶,為孩子們帶去了一系列充滿創意與溫度的實踐課程。近日,隨著最后一節手工課的結束,這場為期八天的實踐活動畫上句點,孩子們親手完成的一件件作品,成為了夏日里最生動的注腳。
一、以專業所長,筑童趣橋梁
實踐隊的同學們結合設計專業的審美與動手能力,精心設計了黏土塑形、紙藝創作、綜合材料拼貼三大類課程。從基礎的揉、捏、剪、貼技巧教學,到引導孩子們將生活觀察融入創作——黏土在指尖變成憨態可掬的小動物、廢舊紙盒與彩紙組合成“會講故事”的立體小屋、毛線與紐扣拼貼出色彩明快的裝飾畫,每一步創作都滲透著設計思維與童心的碰撞。
二、成品里的巧思:從指尖到心間的成長
翻看本次實踐的成品照片,不難發現孩子們的創造力在作品中自然流露:既有按步驟完成的“標準款”小熊、花朵,也有融合了個人喜好的“混搭風”——帶條紋的兔子、長著笑臉的太陽,每一件都帶著孩子氣的直率與真誠。這些作品雖不完美,卻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正如實踐隊成員所說:“我們不想教孩子們‘應該怎么做’,而是讓他們知道‘可以這么做’——手工的意義,從來不是復刻標準,而是喚醒對生活的感知與表達欲。”
三、實踐之外:設計與社區的溫暖聯結
“青衿繪暖”不僅是一次教學活動,更是一次專業實踐的延伸。隊員們在備課中打磨課程設計邏輯,在教學中學會用簡潔語言傳遞專業知識,在與社區居民的溝通中理解“藝術服務生活”的深層含義。對于實踐隊而言,孩子們帶著溫度的成品,既是對“青衿”學子專業能力的檢驗,更是“繪暖”理念的生動詮釋——用設計的力量,讓藝術走進日常,讓溫暖觸手可及。
據悉,設計學院與柯巖街道自黨建聯建以來,持續以藝術為紐帶,讓美與傳承住進童真未來。未來,設計學院“青衿繪暖”社會實踐隊將堅守初心,持續把知識與關愛傳遞到更多鄉村,助力童心夢想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