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夏日的陽光傾灑在張家港的每一寸土地,為這座城市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在這充滿活力的日子里,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懷揣著愛與責任,攜手張家港市城市管理局,為暑托班的孩子們精心籌備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城市小主人”系列活動。這一天,成為了孩子們探索城市、收獲成長的奇妙旅程起點,也開啟了志愿者們與孩子們之間溫暖而美好的雙向奔赴。
城管體驗:責任在童真中萌芽
清晨,暑托班的孩子們早早來到活動場地,眼神中滿是期待。在“小小城管”體驗課上,志愿者們設置了逼真的模擬場景,用彩色膠帶在地面劃分出街道、商鋪和停車區域,擺放了迷你自行車等道具。在社區巡查模擬中,孩子們認真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有的孩子蹲在地上,仔細記錄著亂停放自行車的位置,并嘰嘰喳喳地討論著如何規劃更合理的停放區域;當看到商戶門前堆放的雜物時,幾個孩子湊在一起商量著溝通的方式:“要是直接說‘不能放’,叔叔會不會不高興?我們應該告訴他,這樣走路的人會不方便。”他們稚嫩的話語中,透露出對他人的體諒和對維護城市秩序的思考。一個小男孩在“執法日記”里歪歪扭扭地寫道:“原來城管叔叔不是只會批評人,他們就像城市的大管家,讓街道變得干凈又整齊。”這簡單的文字,是孩子們對城市管理工作的全新認知,也標志著責任的種子在他們的心中悄然種下。
分類課堂:環保從點滴處踐行
垃圾分類知識學習環節,是一場充滿趣味與挑戰的探索之旅。為了讓抽象的分類標準變得通俗易懂,志愿者們頗費心思。課堂上,志愿者通過生動的動畫短片,向孩子們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隨后的游戲環節,孩子們熱情高漲,紛紛化身為“環保小衛士”。他們認真思考、仔細辨別,將手中的垃圾卡片準確投入對應的垃圾桶中。當遇到難以分辨的垃圾時,孩子們會互相交流討論,或是向志愿者請教。活動結束后,不少孩子還將垃圾分類的知識帶回了家。一個女孩特意帶來家庭垃圾分類記錄表,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媽媽今天誤把菜葉扔進其他垃圾桶,已糾正”,旁邊還畫了個得意的小笑臉。這點點滴滴的行動,展現出孩子們將環保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自覺。
水利探秘:守護在感悟中升華
走進張家港市水利局,孩子們仿佛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知識世界。在水質監測展廳,先進的監測設備和跳動的數據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平時調皮好動的男孩,此刻也安靜下來,專注地盯著屏幕。工程師叔叔耐心地為孩子們講解水資源的珍貴和保護的重要性,并讓孩子們親手觸摸檢測合格的水樣。回程路過河邊,一個女孩突然拉住志愿者:“老師,我們明天來這里撿垃圾吧,讓小魚的家更干凈。”她手中緊緊攥著從水利局帶回的水質檢測卡,仿佛那是一份需要共同守護的“河流健康證”。孩子們從對水資源的好奇,到主動想要守護河流,這份轉變,正是活動意義的升華。
科技互動:夢想在好奇中啟航
城市機器人互動環節將活動推向了高潮。智能機器人的出現,讓孩子們的眼睛里閃爍著好奇與興奮的光芒。他們圍在機器人身邊,這里摸摸,那里看看,還不時地提出各種問題:“你會唱歌嗎?”“你能幫我們打掃街道嗎?”志愿者們耐心地為孩子們解答,介紹機器人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如垃圾清理、巡邏等。孩子們對科技的熱情超乎想象,他們積極與機器人互動,有的孩子還大膽地提出自己對未來城市機器人的設想:“要是有能飛的機器人,就能更快地找到垃圾啦!”在與機器人的互動中,孩子們不僅開拓了視野,更在心中種下了科技夢想的種子,激發了他們對未來城市的無限憧憬。
夏日之約:成長在雙向奔赴中綻放
當夕陽的余暉灑在張家港的大地上,這場充滿意義的“城市小主人”活動也落下了帷幕。對于孩子們而言,這不僅是一次充滿趣味的體驗活動,更是一堂生動的責任與環保教育課。這些寶貴的經歷,如同一顆顆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對城市、對環境的熱愛與關懷,將伴隨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而志愿者們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看到了童真的美好與無限的潛力。孩子們的每一個提問、每一次認真的行動,都讓志愿者們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意義。他們不僅在教學中提升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溝通技巧,更從孩子們身上汲取了純真與熱情,堅定了繼續投身志愿服務、助力青少年成長的信念。這種雙向的成長與奔赴,讓這個夏日的志愿活動變得格外溫暖而有意義。
作者署名(通訊員 朱藝婷)

分組討論(尹映提供)

參觀水利局(尹映提供)

合照(尹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