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策實踐到民生現狀:廣西師范大學政管學院平陸治匯青研團深耕運河移民安置點調研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2035年遠景目標在社會治理方面的要求、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做好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工程征地補償、移民安置和工程建設工作,廣西師范大學廣西運河研究院徐其龍教授帶領4名研究生以及5名本科生同學組成調研團隊,于2025年7月13日-17日前往靈山縣、欽州市欽南區、欽北區以及橫州市于平陸運河沿線移民搬遷安置點展開深入調研與實踐。此次調研活動旨在探索適應現代化進程下的關于工程移民基層社會治理與社會工作相結合治理的新路徑,助力實現平陸運河沿線移民搬遷戶的社區融入與生活適應的目標愿景。
一、初步調研:調研團隊在欽州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座談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了解平陸運河重大工程沿線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現狀、經驗,廣西師范大字廣西運河研究院一行10人于2025年7月14日前往欽州市市直機關工委座談開展座談活動。調研的內容主要圍繞三點來進行,第一圍繞欽州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在平陸運河建設中的職責分工及重點任務開展調研;第二聚焦欽州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在跨部門協調方面的聯動機制建設與實踐探索;第三總結欽州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在搬遷安置、矛盾調停等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工作中的特色經驗、典型模式及案例成效。

圖1調研團隊在欽州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座談合照
二、入戶訪談:精準把握平陸運河沿線移民搬遷戶的生活現狀
團隊通過入戶訪談的形式,對平陸運河沿線移民搬遷戶的生活現狀進行了全面摸底,從人口結構、社區服務、家庭經濟到社會保障,多維度勾勒出搬遷后的生活圖景。在基本情況方面,訪談詳細記錄了搬遷戶的性別、年齡、民族構成、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及戶籍變化等信息,發現搬遷群體以農村戶籍為主,家庭人口結構涵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等多種類型,年齡層分布廣泛,其中中老年群體占比突出。
社區服務層面,調研團隊重點關注了搬遷戶可享受的服務類型及獲取便捷度。從訪談結果看,部分安置點已提供就業幫扶、技能培訓等多樣化服務,其中環境衛生、安全管理等基礎服務覆蓋率較高,但部分服務如托育、法律援助的覆蓋仍有不足。搬遷戶對社區服務的便捷度評價呈現分化,多數認為醫療、教育資源的獲取“比較方便”,但也有部分反映流程繁瑣、信息不透明,尤其老年群體對智能手機使用不熟練,導致政策咨詢、線上服務獲取存在障礙。
家庭經濟狀況是入戶訪談的核心內容之一。調研團隊了解到搬遷戶的收入來源已從搬遷前的農業生產為主,逐步轉向務工、自主經營及政府補貼等多元渠道,部分家庭參與平陸運河工程相關工作,獲得穩定收入。

圖2調研團隊入戶訪談
三、多角度訪談:深入了解平陸運河沿線移民搬遷戶的生活適應問題
調研團隊通過多角度訪談,從社區治理、社會交往、文化融入及心理認同等層面,深入探究了平陸運河沿線搬遷戶的生活適應狀況,揭示出搬遷后在融入新環境過程中面臨的多重挑戰與積極變化。在社區治理方面,訪談發現部分安置點已建立黨支部、社區自治委員會、網格員等組織架構,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在公共事務管理中發揮主導作用,部分安置點通過微信群反饋等渠道鼓勵搬遷戶參與決策。但搬遷戶的參與度仍有提升空間,尤其年輕群體因外出務工參與較少,部分人表示不清楚參與渠道。對于治理效果的評價,多數認可環境衛生、安全巡邏等工作。
對平陸運河工程的認知與態度也影響著搬遷戶的長遠適應。多數搬遷戶“一般了解”或“略有耳聞”該工程,普遍持支持態度,認為建成后將帶來經濟拉動、交通優化等積極影響,這種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同時,訪談也收集到具體的改進建議,如希望加強技能培訓與就業崗位的精準對接、增加社區公共活動、簡化事務辦理流程等。通過多角度的深入交流,調研團隊不僅掌握了搬遷戶在適應過程中的實際困難,也捕捉到他們主動融入的努力與對未來的期待,為推動安置點社會治理創新、提升社區融合度提供了重要參考。

圖3調研團隊入戶訪談
四、調研總結
此次平陸運河沿線移民搬遷安置點調研,通過與政府部門座談、入戶訪談及多角度交流,全面掌握了搬遷戶生活現狀與適應情況。調研發現,安置點在黨建引領治理、基礎服務供給等方面成效初顯,但也存在服務覆蓋不均、生計轉型困難等問題。團隊將梳理調研數據與建議,為完善平陸運河搬遷安置政策、優化社區治理模式提供參考,助力構建更貼合移民需求的支持體系,推動平陸運河沿線移民在新環境中實現穩定生活與深度融入,為重大工程背景下的社會治理創新貢獻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