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紅色足跡 傳承精神血脈
7 月 12 日至 20 日,一支實踐團隊用九天時間,踏訪井岡山、延安、西柏坡、上海、嘉興、南昌等八地紅色遺址,在歷史現場感悟紅色精神。
井岡山的油燈見證著《井岡山的斗爭》誕生,黃洋界竹釘陣訴說著以少勝多的智慧。烈士陵園內,19 歲女戰士吳月娥的壯舉與 4.8 萬烈士中九成 "籍貫不詳" 的名單,詮釋著信仰的重量。
延安窯洞里,紡車與帶缺口的搪瓷缸演繹著 "自己動手" 的實干;南泥灣稻田邊,"一天開荒四畝" 的紀錄印證自力更生的力量。西柏坡的電報稿與 "不送禮" 標語,見證 "進京趕考" 的清醒;支前民工的補丁布鞋,訴說 "勝利靠小車推出" 的真諦。
上海石庫門內,13 位代表圍坐的八仙桌與陳望道 "墨汁當紅糖" 的故事,讓真理的甜味具象可感。嘉興南湖紅船的警戒蘭花,見證 "開天辟地" 的首創精神。南昌起義中,賀龍撕碎委任狀的決絕與民房掩體的軍民同心,詮釋著覺醒的力量。
實踐中,隊員們將所見化為行動。大家深知,賡續紅色血脈不是口號,而是在新時代長征路上的踏實前行。
社會實踐推薦
- 鋒行行動 光影溯長河 鏡鑒啟新篇
- 兩甲子光陰中,前輩歷經風雨,為中國電影書寫下無數文輝煌篇章。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機源四方·幀影鋒行實踐團前往中國電影博物館
- 08-02
- 以青春之筆,書鄉野新篇
- 在青島即墨十六天的實踐中,感悟頗豐。從王書記的話中讀懂鄉村振興,在瑞草園學習采茶炒茶,體會到收獲需打磨。市場調研提出建議,直播
-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