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經濟與金融學院“碧水重生,綠動城鄉”再生水利用調研實踐團于7月7日至7月11日前往南京、無錫、六盤水三地開展實地調研與宣講。從南京建鄴區水務局的政策研討,到江蘇金陵環境有限公司、無錫高新水務有限公司的高標準凈水技術;從南京溧水秦源污水處理廠的低碳化探索,到盤州校園里的節水童聲——實踐團以“政策-技術-科普”為軸,串聯起再生水循環利用的全景圖景,在知行合一中詮釋“經世濟民”的河海精神。
“治水之道,科技為先”,實踐團成員循著再生水處理的脈絡,走進了無錫高新水務有限公司新城水處理廠的設備車間。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團隊成員近距離觀察到了超濾裝置,了解到水質凈化的實時數據和工藝參數;隨后查看了活性炭處理池,了解濾料結構和出水效果,直觀認識了水循環處理過程。技術專家表示,該裝置采用國際領先工藝,COD去除率超90%。透過觀察窗,實踐團成員不僅看到了水質的漸變過程,還看到膜分離、吸附降解等技術的協同作用。參觀結束前,技術專家邀請實踐團成員親自操作中控平臺模擬系統,并演示了實時監測、故障預警等功能,為后續科研提供實踐范本。

圖1實踐團實地參觀再生水污水處理設備
“問渠那得清如許”,實踐團成員溯源再生水技術之源,實地探訪了江蘇金陵環境有限公司的展廳。通過沙盤模型和展板資料,實踐團成員了解到再生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歷程。講解員以生化處理流程為核心,對比傳統工藝與集團創新技術,重點剖析“政企合作”模式下再生水的多元應用——從市政綠化的“公益活水”到工業冷卻的“經濟活水”。在互動展區,實踐團成員通過顯微鏡頭觀察微生物群落,從微觀世界領悟凈水奧秘;電子屏上滾動播放的出水水質對比圖,更直觀展現了技術突破的里程碑。

圖2實踐團聽取再生水處理廠專家介紹概況
“攻堅之道,破局為要。”實踐團前往南京溧水秦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江蘇金陵環境有限公司鐵北污水處理廠、無錫高新水務有限公司進行深度訪談。溧水秦源廠以智能攔截閉環系統重構水處理邏輯,通過全流程數據管控驗證“智能降本+低碳增值”雙軌路徑可行性;建鄴區江心洲再生水系統將公益屬性納入財政保障,破解再生水“叫好難叫座”困局;金陵鐵北廠以市場化思維打通“最后一公里”實現了可持續再生水利用率的縮影;無錫高新區則劍指高端,開創“市政公益+工業反哺”雙循環。通過深入訪談交流,實踐團系統梳理了當前再生水利用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為水資源循環利用提供了有價值的實踐參考。

圖3實踐團與企業專家進行深度訪談
“節水之責,啟蒙為先。”實踐團前往貴州省盤州市第六小學為學生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再生水科普課堂。《神奇的再生水》科普課堂生動展示了再生水的來源、處理工藝和多元用途。從綠化澆灌到芯片清洗,豐富的應用案例激發了學生們的創新思維。“節水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播撒行動的種子。”本次宣講創新性地采用“理論+實踐”雙軌模式,通過將再生水凈化技術轉化為青少年易于理解的具象化認知,有效提升了他們對再生水的認知深度與接受度。

圖4實踐團開展再生水宣傳科普活動
從溧水廠智能閉環到無錫高標準凈化,從建鄴管網攻堅到盤州童稚手印,河海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碧水重生,綠動城鄉”再生水利用調研實踐團的“水之子”們,以科技之刃破資源困局,以教育之火燃生態薪傳。實踐團成員始終秉承“知水善用、治水為民”的初心,將腳步深深鐫刻在再生水循環利用的產業前沿與鄉土課堂,用專業實踐與公益行動的雙重擔當,詮釋著新時代河海“水之子”的治水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