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下之大本也。”農業,作為國家發展的根基,始終在時代的進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智慧農業如同一股強勁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廣袤田野,為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契機。
古訓昭彰農為本 科技賦能啟新程為了進一步探究傳統農業與現代數據的結合,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農村農業領域全方位全鏈條的普及應用,2025年7月27日-7月30日河北工程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尹鈞、指導教師譚朝思、賈佳、楊思宇帶領麥研先鋒隊走進辛集市馬蘭農場,在這片承載著50年育種初心的土地上,見證了一粒種子如何通過數據鏈的賦能,成長為守護糧食安全的“芯片”。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安全的根基,辛集市馬蘭農場,這個擁有近50年小麥育種歷史的農業明珠,如今已成為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和農業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 。自成立以來,馬蘭農場始終致力于農作物種子的生產與銷售,尤其是在節水高產小麥的培育、繁殖以及推廣方面,爭取讓每一滴水生產出更多的糧食,讓每一寸土地生產更多的小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校企攜手育英才 實踐基地立新章7月28日,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在辛集市馬蘭農場舉行。參與本次儀式的有辛集市農業農村局的副局長李金位,辛集市種子站站長任倩,河北大地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武金燚,河北大地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沖,河北大地種業有限公司質管部經理鄭風燕;河北工程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尹鈞,河北工程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輔導員譚朝思、楊思宇、賈佳老師,與麥研先鋒隊隊員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本次授牌儀式是連接校園與社會的關鍵紐帶,是責任與信任的正式傳遞,標志著大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邁向新起點,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吹響了嘹亮的集結號。

麥浪千重藏錦繡 育種半世守初心在參觀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馬蘭農場在小麥育種方面的突出成就。以“馬蘭1號”為代表的一系列優良小麥品種,憑借其卓越的抗旱節水性能和超高的產量,在農業領域聲名遠揚。“馬蘭1號”最高畝產達863.76公斤 ,屢次打破河北省小麥高產紀錄。它的根系發達,扎根深,能夠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在干旱條件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生長態勢。同時,“馬蘭1號”還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有效減少了病蟲害對小麥生長的影響,為糧食豐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培紙培析毫芒 九八嚴標驗真章團隊成員還進入實驗室,親自動手參與到檢測種子出芽率的實驗當中,隊員們跟著技術員用水培和濾紙培養了400株種子,用來檢測種子的出芽率,這次的親手實驗,才讓我們了解到這些種子發芽率的嚴格性,必須要到98%以上。原來那些印在包裝袋上的“發芽率≥98%”,不是隨便寫寫的數字,是無數次這樣的實驗篩出來的底氣。嚴謹是責任的外化,數據是生命的背書,農業里的“嚴格”,從來都是為了土地里的希望。

除了無人機,農場里還配備了各種智能農機具。精量播種機能夠按照設定的間距和深度,精準地播種每一粒種子,確保種子分布均勻,出苗整齊;鎮壓鋤劃機則能在播種后對土壤進行鎮壓和鋤劃,為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這些智能農機具的應用,不僅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還降低了勞動強度,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輕松便捷。

云數據賦能農業,創意麥粒繪青春農場的技術人員給我們展示了托普云農云數據平臺,通過物聯網設備和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稻米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的數據,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數字化管理。這種基于大數據的精準農業模式,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為科研人員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源,也為農民提供了便捷的生產服務。此外,托普云農在病蟲害監測預警、智慧畜牧、數字茶園等領域也廣泛應用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例如,通過圖像識別和大數據分析,實現了對病蟲害的智能監測與預警;通過構建縣域農業大數據平臺,實現了農業資源的可視化管理和決策支持。這些實踐案例充分展示了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現代化中的巨大潛力,也為我們的專業學習提供了寶貴的現實參考。


在實踐活動的尾聲,體驗了富有創意的“麥粒創意拼貼”活動。隊員們親手從麥穗上取下顆粒,感受其飽滿的質地與自然的色澤。并且活動中特意選用了不同品種的麥粒,它們在形態和色澤上呈現出顯著差異,這天然形成的“調色盤”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創作素材和表現力。通過精心排列與粘貼,平凡的麥粒在我們的指尖下逐漸化作生動的圖案。這不僅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和藝術審美,更讓我們在專注與耐心之中,深刻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內涵,感受到每一顆糧食背后凝結的勞動價值,并認識到即使是尋常的農作物,也能通過創意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與美感,每粒麥子都藏著育種人的指紋,正如全國人大代表郭進考在實踐基地留言簿上所寫:“青年一代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中國飯碗裝滿優質中國糧。”

沃野植夢承薪火 青春奮楫向振興此次馬蘭農場之行,讓我們對智慧農業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傳統農業的面貌,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高效、精準、綠色。麥研先鋒隊的隊員們不僅增長了見識、提升了專業技能,更在心中種下了一顆關注農業發展、投身鄉村振興的種子。從實驗室的基因測序儀到田間的傳感器,馬蘭農場的蛻變印證著一個真理:糧食安全的密碼,既在育種家的初心堅守里,也在青年一代用科技賦能農業的行動中。在這片土地上,50年的育種初心與青春力量交織,孕育著更多“讓每粒種子都發光”的希望。當數據鏈與麥浪共舞,這場“麥田里的科技革命”,正書寫著新時代“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生動答卷。未來,我們將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推動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目標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我國的農業必將迎來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