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建設數字化鄉村,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因而,安徽財經大學社會實踐團隊“金銀來福”隊在常春梅老師的指導與帶領下于2025年7月22日前往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雙橋集鎮開展實地調研,旨在落實“金銀來福,愛滿雙橋”的核心理念,深入挖掘并擴大中藥材的社會影響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與雙橋集鎮金銀花產業的發展。
(圖1:雙橋集鎮金銀花種植基地)
安徽省“十四五”規劃將中藥材列入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懷遠縣把金銀花列入“一鎮一品”重點扶持目錄。金銀花主治外感風熱或溫發熱、中暑、熱毒血痢、癰腫療瘡、喉痹、多種感染性疾病等,不僅被當做中、西藥材廣泛使用,近年來還拓展出了金銀花茶、金銀花水、金銀花酒等系列產品。而雙橋集鎮金銀花種植已突破 8000 畝,但深加工率不足 10%,品牌溢價低,農戶收益波動大。
(圖2:烘干后的金銀花花苞)
在本次雙橋集鎮的社會下鄉實踐中,金銀花原產地地區的社會現狀及發展潛力為前提,從而為提出針對性的賦能農村經濟方案提供參考。實踐伊始,實踐小隊來到了雙橋集鎮與安徽滿地金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廠長王振忠詳細講述了本次實踐的具體計劃,在王廠長的詳細介紹下小隊成功了解了金銀花種植、修枝、采摘以及加工現狀(在之前使用老式烘干機的時候需要20個小時才能烘干),并帶領隊員們參觀了種植基地和加工車間,實地了解了公司目前面臨的困境以及當地農戶的處境,隊員們認真記錄,為后續制定精準幫扶措施打下基礎。接著在廠長的帶領下團隊來到了趙圩村,在與村委會的簡單座談當中,了解到趙圩村金銀花種植面積雖廣,但缺乏標準化管理,導致產量和質量不穩定。農戶普遍反映銷售渠道單一,市場價格波動大,收益難以保障。村委會表示,亟需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深加工能力,打造本地品牌,以穩定農戶收入,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此時實踐活動,不僅是對雙橋集鎮金銀花發展現狀的了解與傳播,更是深刻體悟鄉土中國蓬勃的生命力的正確道路,理解了產業振興背后鄉親們的堅韌與智慧,這份來自泥土的感動與啟迪,將成為未來投身社會實踐的寶貴財富和不竭動力。通過學習與親身參與,了解了金銀花“種植—加工—流通—收益”的全鏈條,為鎮村兩級提供即時可行的“五個一”:一幅產業地圖、一套成本收益賬、一份痛點清單、一條短視頻、一頁政策建議,的微升級方案提供了充足的資料證明與現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