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西安工業大學“青衿聚力·民族團結促振興”暑期實踐隊走進吳忠市蘭花芬芳志愿館,在這座印刻著“七一勛章”獲得者王蘭花奶奶志愿足跡的展館里,沉浸式感悟奉獻精神與民族團結的深刻意義。
步入館內,“蘭花芬芳”的故事在時光里靜靜流淌。墻上的老照片中,王蘭花奶奶帶著志愿者穿梭在社區街巷,為各族居民排憂解難,笑容里滿是對鄰里的熱忱;玻璃展柜里,泛黃的筆記本上記著密密麻麻的居民訴求,“有困難找蘭花”的字跡雖已褪色,卻透著沉甸甸的承諾。講解員緩緩講述著王奶奶四十余年的堅守:從一個人奔波忙碌,到帶動眾人組建“蘭花芬芳”志愿服務隊,她用日復一日的付出,讓“志愿紅”成為社區里最暖的底色,也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一次次互幫互助中生根發芽。隊員們駐足在王奶奶的“七一勛章”前,凝視著那些被反復翻閱而卷邊的服務臺賬,仿佛能觸摸到這份榮譽背后,無數個日夜的奔波與牽掛。
參觀結束后,實踐隊主動加入志愿行動,協助展館工作人員搬運物資。大家分工協作,搬抬、傳遞、整理,動作麻利有序。夏日的熱氣中,汗水浸濕了衣衫,卻沒人喊累。“王奶奶一輩子為大家操勞,我們做這點事不算什么。”一位隊員擦著汗說,簡單的行動里,是對榜樣的致敬,也是青春擔當的體現。
巧合的是,實踐隊在展館外遇到了同樣來參觀學習的銀川能源學院實踐隊。兩校隊員隨即相約在展館的會議室里,圍坐在一起交流社會實踐的經驗。西安工業大學的隊員們分享了此前在基層調研、治沙實踐中的見聞,以及對民族團結工作的思考;銀川能源學院的隊員則談起了他們在社區服務、文化傳承實踐中的做法與感悟。從“如何讓實踐更貼近基層需求”到“怎樣在活動中融入民族團結元素”,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著各自的心得與困惑,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當聊到王蘭花奶奶“一輩子做好事”的堅守對實踐工作的啟發時,在場的隊員們都深有感觸,紛紛表示要把這份志愿精神融入生命中。
離開志愿館時,夕陽為展館鍍上一層暖光。對實踐隊的隊員們來說,這次行程不僅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更在交流中收獲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未來,他們將帶著這份志愿力量,讓青春在志愿服務與民族團結的實踐中,綻放出更絢麗的光彩。
作者:馬曉婷
指導老師: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