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衛健委“體重管理年”行動及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工作要求,推動食品專業知識轉化,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光正好,踐行有道志愿服務團在完成第一階段“食·研”飲食現狀調研后,于8月2號開啟第二階段“食·探”企業生產調研。服務團深入青島啤酒二廠、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青島分部,聚焦食品企業生產環節的安全與營養管理體系。
深入青啤二廠:剖析啤酒生產安全鏈條 在青島啤酒二廠,志愿服務團成員在企業技術人員的引導下,對啤酒生產全流程展開調研。從麥芽、啤酒花等原輔料的采購驗收環節入手,詳細了解企業建立的“原料溯源+多層檢驗”機制——通過索票索證、第三方檢測等方式,確保原輔料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在糖化、發酵車間,觀察工藝參數控制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學習企業如何通過標準化操作規范,保障啤酒風味與理化指標穩定;在罐裝車間,重點調研無菌灌裝技術、設備清潔消毒流程及成品出廠前的質量抽檢體系
交流環節,團隊圍繞“啤酒生產中食品添加劑使用規范”“大規模生產下質量均一性保障”等專業問題與企業技術團隊研討。企業負責人介紹,青島啤酒嚴格遵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通過優化釀造工藝減少非必要添加劑使用,同時構建全流程質量追溯系統,實現從原料到成品的“雙向溯源”。
(圖為志愿服務團在調研青啤二廠過程中照片)
(圖為志愿服務團在青啤二廠門口的合影)
探營中糧可口可樂青島分部:解碼飲料生產安全邏輯 踏入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青島分部,志愿服務團重點聚焦飲料生產鏈條的食品安全管理。
在原料倉儲區,調研企業對白砂糖、濃縮果汁等原輔料的驗收標準,了解企業如何通過“供應商審核+批次抽檢”模式,防控原料污染、摻假等風險;在生產車間,觀察自動化生產線的衛生管控措施,包括管道CIP清洗系統、灌裝環境無菌化控制等;在質量控制實驗室,學習企業運用高效液相色譜、原子吸收光譜等儀器,對產品糖分、酸度、添加劑含量及微生物指標的精準檢測流程。
針對“飲料產品營養優化與食品安全協同”“消費端食安風險反饋機制”等議題,團隊與企業展開交流。企業質量負責人表示,中糧可口可樂在產品創新中,一方面依據《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優化配方,推出低糖、零糖系列產品,另一方面建立消費者食安反饋通道,通過數據分析、市場調研,持續完善生產管控體系,確保產品安全與消費需求適配。成員們還參與企業食安培訓小課堂,系統學習飲料行業HACCP體系應用要點。
(圖為志愿服務團在調研中糧可口可樂青島分部過程中照片)
(圖為志愿服務團在中糧可口可樂青島分部門口的合影)
產教融合:筑牢專業認知,賦能食安科普 此次“食·探”企業生產調研,是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推動“產教融合+食安科普”的重要實踐。通過深入食品生產一線,志愿服務團成員直觀理解食品企業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到成品出廠的全鏈條安全管控邏輯,夯實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同時,收集企業在食安管理、營養優化中的實踐案例,為后續面向社區、學校的科普活動儲備專業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