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衛健委“體重管理年”行動及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工作要求,將食品專業知識轉化為生動科普,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光正好,踐行有道志愿服務團在完成“食·研”調研、“食·探”企業走訪后,實踐團于8月4號走進青州小營村,開啟“食·教”校園科普活動,用趣味課堂與互動體驗,為孩子們種下食品安全的種子。
趣味課堂開講,食安知識變“生動” 課堂中,志愿服務團成員依托精心制作的動畫短片與卡通PPT開展教學。圍繞“垃圾食品”的健康影響,通過動畫演示清晰闡釋薯片、辣條等高油高鹽食品對身體機能的潛在危害,以及過量飲用碳酸飲料的健康風險,使抽象的健康知識具象化、易理解。在健康飲食搭配方面,系統講解早餐的營養重要性,借助“膳食寶塔”圖示直觀呈現蔬菜與肉類的均衡搭配原則,幫助孩子們建立科學的營養邏輯。此外,專項教授食品標簽識別技能,詳細解讀保質期、成分表、生產許可證號等關鍵信息的安全意義,指導孩子們通過規范查看標簽規避問題食品風險。
(此為實踐團成員為孩子們講解營養健康知識)
青團DIY互動,解鎖傳統健康小食 理論知識學習之后,志愿服務團成員組織孩子們開展青團DIY互動活動。在制作過程中,孩子們了解到艾草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糯米能提供碳水能量,而餡料的甜度需適量才能更有利于健康,由此探尋到傳統美食中蘊含的諸多營養智慧,將課堂上學到的食材搭配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深化對食品營養的理解。
(此為實踐團成員指導孩子們做青團)
此次校園科普活動,是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產教融合+食安科普”的又一實踐。志愿服務團將企業調研中學習到的食品安全管控邏輯,轉化為孩子們能理解的趣味知識,既讓孩子們學到了實用的食安技能,也讓食品專業知識在校園里落地生根。
(此為實踐團成員講堂結束后與孩子們的合影)
“美好‘食’光,安全相伴”,下一站,志愿服務團還將走進養老院,把更多食安知識帶給大家,一起守護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