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暮色籠罩杭城,一種新型教育形態正在社區深處悄然生長。中國計量大學“浙里夜校·青創引擎”團隊訪問了位于杭州市上城區的青年夜校總部,依托普惠性課程體系與社群化資源網絡,它正演變為青年創新創業的微生態圈。在這里,技能習得與資源鏈接的邊界被重新定義,30元的課程可能成為改變人生軌跡的支點。
上城區夜校全景 李佩霖通訊員攝
普惠教育:低廉價格學手藝
“一杯咖啡的錢,就能學一周咖啡制作。”歐陽先生介紹,夜校自2024年6月成立以來,已開設咖啡、美妝、短視頻剪輯等10余門課程,單節課最低僅需30元。夜校教學點共有三個,分別設在社區活動中心、創業園區和商業中心。它已憑借“社區公眾號+外賣宣傳單+老帶新”的新潮模式,吸引235名長期學員。
團隊訪談夜校負責人歐陽老師 李佩霖通訊員攝
模式突破:“三維課程體系”賦能創業,實現從技能到資源的全鏈條服務
區別于傳統培訓機構,上城區夜校構建了“三維課程體系”:基礎技能課聚焦咖啡制作、短視頻剪輯等實用技藝;進階工作坊提供電商運營、品牌設計等專項訓練;特色創客營則打通從項目孵化到資源對接的全鏈條服務。這種梯度式課程設計,讓學員既能獲得即時技能回報,又能積累長期發展資本。
此外,夜校還特別設置“白+黑”的雙軌課程:白天為待業青年提供開店選址、政策申報等創業培訓,晚上則為上班族開設技能提升課。在保利中心教學點,學員陳先生通過夜校的咖啡課程掌握了專業技能,現在已籌備自己的咖啡小店。“我們正著手開發‘咖啡創業全流程課’,從技藝教學到店鋪運營一站式解決。”歐陽先生說。
生態構建:社群共治促發展
該夜校更深層的創新在于重構教育場域的價值鏈。通過與政府部門、企業園區、高校智庫建立“教育共同體”,將單一的教學空間升級為資源整合平臺。從營業執照代辦到初創企業財稅輔導,各類創業服務被有機嵌入課程體系,形成獨特的“教育+服務”生態。
而其獨創的“社群共治”模式尤為亮眼。通過建立技能交換數據庫、舉辦行業資源對接會,將分散的學員資源轉化為動態共享網絡,形成持續增值的“社交資本池”。
時代價值:“夜校模式”創新局
上城區夜校模式正潛移默化中撬動城市終身教育的底層邏輯:當學習成本降至一頓外賣的價格,當同學關系轉化為創業伙伴,教育的普惠性便獲得了新的時代注解。調研團隊負責人指出:“夜校2.0版本的本質,是打造低門檻、高粘性的社會創新實驗室。”
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背景下,像這類“輕量化”創業教育平臺展現出獨特優勢。它們像毛細血管般深入城市肌理,為青年群體提供可觸及的成長階梯;蛟S,新式教育正藏在這些夜晚亮燈的教室里,等待被更多人看見。
團隊與歐陽先生合影留念 李佩霖通訊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