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國海洋大學“語振金聲”推普助興實踐隊再次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三坪農場屯坪社區,面向當地少年兒童開展普通話推廣與海洋文化體驗教學活動。實踐隊員利用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和實踐活動,在提升當地兒童的普通話水平和文化素養的同時不斷增強他們對海洋文化的興趣和認識。
以海洋知識為主題,實踐隊員開啟了上午的教學活動。實踐隊依托學校海洋學科優勢,設計了“海洋五層生態結構”“海洋重要性”等教學環節。在講解過程中,孩子們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當講解到海洋民俗和傳說時,他們的熱情更是高漲,并主動分享自己所知的海洋民俗。為了強化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實踐隊還組織了海底火山小實驗,借助廚房常見材料復刻深海熱液場景,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海洋知識,讓孩子們在親手操作中直觀感受海洋的奧秘。實驗過程中孩子們積極參與并主動分享自己對實驗的理解和想法,現場氣氛活躍。在介紹海洋知識的同時,實踐隊成員也強調了中國海洋大學在海洋科學領域的特色和優勢,向孩子們介紹了中國海洋大學在海洋生物、海洋地質、海洋化學等方向的研究成果,以及學校在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資源開發方面的貢獻。通過這些介紹,孩子們在學習海洋知識的同時還對中國海洋大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發他們對海洋科學的興趣和向往。
下午,海洋文學課堂同步開啟。實踐隊成員首先帶領孩子們解讀了《老人與海》這一經典文學作品,引導他們分析作品中的精神特質和深蘊的道理。隨后,實踐隊成員帶領孩子們誦讀了普希金的《致大海》與蘇軾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于朗朗讀書聲中不斷體會文學與海洋融匯的魅力。少兒口才課上,實踐隊根據孩子們開班時進行的自我介紹,幫助他們優化表述,提升表達能力。“語言不是背稿,而是生活,”實踐隊員表示,“我們希望孩子們先有興趣,再談標準。”相較于第一天略顯模板化與套路化的自我介紹,孩子們的表述更富個人特色與自信,表達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通過故事接龍大賽,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展現出了他們的創造力和表達才能,真正做到了將普通話學習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
室內教學之外,實踐隊還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組織了集市調研活動。當天恰逢當地每周一次的大型三坪集市,實踐隊成員前往集市發放普通話宣傳冊并調研了普通話在當地的使用情況。在集市上,實踐隊成員通過采訪當地居民,了解到普通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一位受訪居民表示:“普通話是我們與外界溝通的橋梁,特別是在這樣的集市上,普通話的使用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與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交流,這對我們的生意非常有幫助。”
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也為其認識廣闊世界打開了一扇窗。中國海洋大學“語振金聲”推普助興實踐隊的新疆之行,在有效推廣國家通用語言的同時,有力促進了文化交流融合,為當地教育文化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實踐活動充分展現了教育的力量與文化的魅力,也更加堅定了青年學子服務鄉村振興、厚植家國情懷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