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準養殖到智慧種植:山大學子章丘行,探秘生態農業價值鏈
山川不語,真理在履。7月29日下午14:00時,山東大學商學院"綠途同富·溯源踐行"社會實踐團隊在濟南市章丘區農業農村局同志的陪同下,開始對章丘區生態農業實踐考察之旅。
精算為徑·污無為引
第一站,團隊來到普集益信養殖有限公司,在章丘區農業農村局畜牧生產部荊榮坤同志的引導下,團隊成員逐漸揭開它綠色的面紗。公司用庖丁解牛般的眼光,將蛋雞量化為數據,在這里,一只雞是每天0.26元的支出,是14周4354g的飼料消耗,公司用數字化動態管理,減少0.45全程料蛋比,達成0.4元/斤的成本優化。并且,為追求三健康(雞、環境、人)養殖模式,公司還通過無害化處理糞便,實施種養結合,糞肥還田,做到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帶來了廣大的生態價值,環境價值和社會價值。
才引高校·綠起科技
蔬菜技術推廣部宋偉麗同志又陪伴團隊成員開始對第二站—章丘市綠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調研,在親眼見到山東章丘番茄科技小院的成果,親自陶醉于陽光玫瑰的芳香后,成員們驚嘆于綠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追求科技助農的決心。從新型國家專利到研發水肥一體系統,從航天育種到國家級生態農場,從260余場農業技術培訓到貢獻上百個就業崗位,公司依靠科學種植,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窺一斑而見全豹,從一個綠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便可以看出章丘區政府在現代農業生產、生態農產品培育工作方面的成果。
護農于科·造綠于技
30日8:30,實踐團隊來到在章丘區調研的最后一站—濟南中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由公司聯合研發的“小麥地埋式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帶來的“三節”、“三抗”和“三增”效果經農業生態部許新廷同志的講解后,帶給團隊成員們極大震撼,糧食安全大于天,劉新正同學感嘆道:“水肥一體化技術簡直是加了一道糧食‘安全鎖’”。不止如此,公司還走進田地,從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到調研秸稈打滾機器,用小小的秸稈蘸著墨色的土壤書寫出一個大大的“綠”字。
從成本細至一分錢,用量化管控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到引進專業人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再到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執小秸稈作大文章,章丘區在生態農業領域的創新實踐與成效如同一幅清山綠水圖在團隊成員面前舒展開。真知在野,不行不至,"綠途同富·溯源踐行"社會實踐團隊走出書本,走向田野,走著一條由理論鋪往實踐的實事求是之路,團隊用知識與汗水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為推動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建議和實操方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