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的指示,安徽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組織多支紅色隊伍進行紅色研學實踐。其中生態與環境學院赴蕪湖“學習紅色革命文化知識”主題本科生實踐團隊以聚焦紅色文化資源,學習紅色革命文化知識的理念,開展了為期7天的暑期實踐活動,分別前往蕪湖烈士陵園、赭山公園戴安瀾烈士墓、王稼祥紀念園參觀學習。
為更好的開展實踐活動,實踐團隊于出發前參加學院組織的座談會,并和其他紅色隊伍進行交流學習,就將來如何開展工作分享了寶貴建議。
7月1日上午,實踐團隊前往蕪湖烈士陵園。天氣炎熱,但仍然不能阻擋隊員的腳步。團隊集合后,先前往陵園展廳參觀。途中,由隊長與宣傳委員依次講解展物的內容以背后的故事。隨后團隊前往烈士紀念碑進行瞻仰獻花。
7月3日下午,實踐團隊前往赭山公園戴安瀾烈士墓。在戴安瀾將軍碑文前,團隊先由隊長為隊員介紹戴安瀾將軍的生平事跡,然后隊員們依次為戴安瀾將軍獻上鮮花,以表達對戴安瀾將軍的敬仰。最后,團隊于毛澤東雕像合影留念。
7月5日上午,實踐團隊于王稼祥紀念園集合。團隊有序參觀了王稼祥生平陳列館、紀念館等,充分了解偉人黨員王稼祥的生平事跡、參觀生平物品、感受王稼祥先生的偉大精神。這次參觀讓原來書本上知識活化起來,讓我們明白了“實事求是”、“鞠躬盡瘁”的真正內涵。
緬懷先烈能讓我們知道今日的和平來之不易。戴安瀾在慘烈的同古保衛戰中,率部與敵鏖戰,以犧牲800人的代價,打退了日軍20多次沖鋒,殲滅敵軍4000多人。也正是那一次戰役,他遭遇敵人襲擊,身負重傷,在緬北距祖國只有100多公里的茅邦村,38歲的'海鷗'永遠地合上了翅膀。就是這些像戴安瀾將軍那樣的無數革命烈士們,他們將自己的青春、生命奉獻給了國家民族,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
經歷了這此實踐,不由得給團隊隊員帶來很多關于當代年輕人如何扎根基層,舍小我為大我的思考。“為人民解放事業進行奮斗,為國家與民族未來的思考”不因當只是問卷的答案,腳踏實地,用行動去回報祖國才是身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應當做的。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實踐團隊將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當下、開創未來,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投身到祖國的各項事業中去。

圖為出發前團隊開展組織會議 丁德康攝

圖為瞻仰烈士紀念碑 丁德康攝

圖為參觀烈士陵園展廳 丁德康攝

圖為團隊在王稼祥紀念園合影 沈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