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蘇州大學青年教師領航團“哲學+”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赴上海虹橋鎮,全程參與并指導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作為本次活動的主席團,實踐團成員承擔組織協調、專業指導等職責。活動自7月20日啟動,歷時十天,涵蓋理論培訓、實地調研、提案撰寫與成果展示等環節,充分展現了“哲學+”賦能基層思政實踐的創新路徑。
實踐團在第一天帶領小委員們走進虹橋歷史文化陳列館臨展廳,開啟線下報到與實地學習。推開展廳大門,老碼頭的木質模型、民國時期的商鋪招牌、漁民使用過的漁網漁具依次陳列,配合光影投影還原的百年前市井場景,仿佛一幅立體的虹橋發展史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瞬間將大家拉回虹橋的歲月長河中。講解員結合實物展品,生動講述虹橋從漁村到現代商埠的變遷故事,小委員們時而駐足記錄,時而舉手提問,在觸摸歷史脈絡的過程中,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文化底蘊有了更直觀的感知,為后續實踐活動奠定了扎實的認知基礎。
圖為歷史陳列館參觀現場。戴凡清 供圖
清晨實踐團就組織各小組赴不同點位開展實地調研。每組由一所小學與一所中學學生結對組成,在實踐團成員指導下完成調研任務。
第一組學生走進了上海利豐集團金匯黨群服務中心,他們的調研圍繞 “青少年職業體驗” 展開。在參觀了辦公環境后,小委員們提議設計 “職業人” 體驗項目,旨在讓職業啟蒙從以往的 “聽說” 轉變為實實在在的 “親歷”。另一組在虹橋歷史文化陳列館進行調研時,留意到館外路標不夠清晰、宣傳途徑較為單一的問題。針對這些情況,該小組建議增設多語種的導覽牌,同時邀請青少年加入講解志愿服務隊伍,以此增強場館的活力。還有一組聚焦于合川路吳中路公交車站,他們關注的是老舊墻體的美化以及公共出行的便利性。調研中,他們發現站臺周邊的墻面存在涂鴉、破損等狀況。經過走訪,這組提出了美化墻面并融入彩繪等建議,希望能打造出一個更安全、更美觀的公交站臺。
下午,實踐團組織各組匯總數據、討論問題、撰寫提案。會議室里,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提案在協作中成型。
圖為公交車站調研現場。黃潔晨 供圖
模擬政協集中匯報展示在閔行區虹橋鎮人民政府舉行。經過前期彩排打磨,各小組依次登臺,用數據、照片和手繪方案,清晰表達著對社區未來的設想。匯報結束后,閔行區政協委員耿帥上臺發言,高度肯定了“小委員”們的態度和提案。他表示:“看到青少年如此關心身邊事、積極建言獻策,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希望你們保持這份熱忱,將來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翁。”蔡懌暉委員也對提案感到驚喜,并表示以后要把青少年模擬政協這種形式延續下去。
圖為模擬政協匯報的頒獎現場。戴凡清 供圖
活動落幕,但思政的種子已然播下。蘇州大學“哲學+”實踐團通過全程參與,不僅見證了青少年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轉變,更深化了對思政課一體化實踐路徑的理解。未來,團隊將持續探索哲學思維與基層治理的融合模式,讓青春在真實社會議題中“一路生花”。
(通訊員 戴凡清、周妍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