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15日至7月25日,調研團隊深入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鳳凰社區,對農村中小學生的手機沉迷現象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詳細調研。此次調研緊密圍繞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廳函〔2021〕3號),為農村地區中小學生手機使用行為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實證數據。
本次調研采用了問卷調查、訪談、家訪及行為觀察等多種調研方式,以確保數據的全面性與準確性。調研涵蓋了多所中小學的學生、家長、教師和校領導,收集了大量關于中小學生手機使用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數據。調研團隊通過問卷調查了學生的手機使用行為,并通過家訪和訪談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及其家庭環境。


圖1調研隊隊員在進行調研講解
調研結果表明,農村地區中小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較高,92.7%的學生表示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兩小時,且大部分學生通過手機進行娛樂、社交和學習。然而,手機使用的過度依賴導致了網絡成癮的出現,尤其是留守兒童,其成癮率明顯更高。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外出工作,家庭缺乏足夠的陪伴和關懷,孩子們往往通過網絡尋求情感支持和寄托。
在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兒童表現出較高的焦慮和孤獨感,許多孩子存在明顯的情緒波動,尤其是在集體活動中,他們往往顯得疏離和沉默。通過家訪,調研團隊還發現,留守兒童的家庭互動較為冷淡,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極為有限,導致孩子無法得到情感上的充分支持。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其家庭環境密切相關。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務工,孩子們缺乏穩定的親情陪伴,長期處于情感的空缺中,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此外,部分家庭存在教育資源匱乏、家庭經濟壓力大等問題,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未能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支持。


圖2學生在進行答題
為緩解這一問題,調研團隊采取了多種措施,包括開展“健康用網,遠離沉迷”主題講座,通過情景劇、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和家長了解手機沉迷的危害。此外,團隊還為留守兒童實施了“心理樹洞”計劃,提供傾訴和心理支持,幫助孩子們找到情感出口。


圖3調研隊隊員在給學生分析調研結果
本次調研發現,留守兒童的網絡成癮問題與其家庭環境息息相關,家庭的缺失與孩子的情感空缺成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源。希望通過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的支持與關懷,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遠離網絡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