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新疆戈壁灘上,知識的種子正以獨特的方式生根發芽。2025年夏,東南大學“無限夢想”支教團帶著精心設計的“科學魔法盒”課程包,抵達石河子市一五零團中學。他們摒棄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以“知行合一”為核心理念,打造了一系列融合知識性、趣味性與啟發性的科學實踐課程,為戈壁學子打開了一扇扇眺望廣闊世界的窗。
一、食育與文化:周奇洋的“夏至食光” “夏至為何有‘冬至餃子夏至面’之說?”周奇洋老師以問題為引,巧妙地將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習俗與現代膳食營養知識相結合,開啟了“嘉言膳行”的食育之旅。課程超越了簡單的知識傳授,旨在培養學生的健康飲食行動力與文化自信。實物對比實驗讓學生直觀感受食材差異;小組討論碰撞出對傳統飲食智慧的思考;“你畫我猜”小游戲則讓節氣飲食文化在歡聲笑語中深入人心。尤為珍貴的是,課堂激發了學生的本土記憶,有學生分享了獨特的地方夏至飲食習俗,引發了熱烈討論,拓寬了文化視野。課程尾聲,師生們在知識回顧、互動問答與分享甘甜的西瓜、哈密瓜中,共同品味了傳統與現代交融的膳食文化魅力。這堂課,讓“健康飲食,始于足下”的理念,伴隨著瓜果的香甜,浸潤了孩子們的心田。
二、策略與智慧:蔡旭的“博弈論”啟蒙 如何讓艱深的“博弈論”變得生動可感?蔡旭老師化身策略游戲的引導者。一堂“蒙眼尋寶”課,孩子們通過隊友的指令穿越障礙,每一次成功的觸碰都閃爍著合作與信任的星光;經典的“海盜分金”案例,則模擬了一場緊張的海上談判,每一次舉手投票都暗藏著策略的較量。蔡老師將博弈論的神秘面紗輕輕揭開,告訴孩子們:“生活處處有博弈。下棋預判對手、‘石頭剪刀布’揣摩心思、甚至安排作業順序,都是策略的體現。”當“囚徒困境”的故事展開,嫌疑人坦白與沉默的兩難,瞬間讓學生聯想到分享零食時的小小糾結。“哇!原來合作與競爭里有這么多學問!”孩子們恍然大悟。在這堂課上,沒有枯燥的公式,只有探險般的發現;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越思考越聰明的追問。蔡老師的課堂,是策略的樂園,每一次思考都是成長,每一個選擇都在編織屬于自己的智慧故事。
三、打破邊界:趙小惠的“男生女生都精彩” “你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趙小惠老師(昵稱“泡泡老師”)以開放的問題開啟了關于性別與未來的對話。通過探討不同職業所需能力及其原因,課程自然切入性別平等議題。隨后的環節充滿深意,小組推選代表,分別表演“像女生一樣”和“像男生一樣”跑步。孩子們在看似滑稽的模仿中,卻不知不覺昂首舒展,漸漸粉碎了關于“男孩女孩該如何奔跑”的刻板標簽。泡泡老師適時引導:“性別刻板印象并非天生,而是后天構建的。我們要做的不是‘像男孩或像女孩’,而是成為真實的自己。”在“假如……”的造句暢想中,孩子們盡情描繪著心中期望的未來。泡泡老師以自身經歷為課程作結:“女孩可以溫柔亦可剛強,男孩可以勇猛亦可文靜。這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我的人生,我定義。”這堂課,讓孩子們理解了生而完整為人的權利,為他們播下了自信與包容的種子。
四、選擇與啟示:侯文佩的“人生模擬器” “假如人生重來,你會如何選擇?”侯文佩老師設計了一場沉浸式的“人生模擬”游戲。通過“抽卡獲取初始屬性”、“自主決策觸發事件”、“屬性實時變動記錄”等機制,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自己人生的深度參與者。隨機的“出身”骰子無法改變,但講臺上已響起稚氣卻堅定的宣言:“我要成為資本!”游戲中,學生們體驗著天賦覺醒、勤學苦讀或摸魚偷懶帶來的不同軌跡,深刻理解了在“時間、財富、幸福”間權衡取舍的必要性,探索了“事業與情感”的平衡之道,并反思了人生全程選擇對晚年狀態的長遠影響。侯老師更以錢學森、吳亦凡、張桂梅三人迥異的人生軌跡為例,生動闡釋了關鍵選擇對命運的塑造力。游戲結束時,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分享各自的“人生”走向。侯老師總結道:“游戲中,運氣是彩蛋;現實中,選擇是刀鋒。人生的重啟鍵并不存在,但我們可以堅持方向,在命運的岔路口,學會審慎落筆,走好每一步。”這堂模擬課,是一次關于責任與智慧的深刻預演。
結語:戈壁深處的科學回響 當博弈論的策略之光指引著蒙眼尋寶的指尖,當夏至面香裹挾著古老節氣的智慧拂過戈壁校園,當“我想怎樣”的宣言勇敢撕碎無形的性別標簽,當人生模擬器的結算界面清晰地映照出心中渴望的模樣。石河子的風沙,或許正見證著一場靜默而有力的萌發。東南大學“無限夢想”支教團帶來的,遠不止幾節新穎的科學課。他們用互動、體驗與思考,在戈壁學子的心田種下了一顆顆名為科學精神、文化自信、平等意識與人生規劃的種子。這些種子,如同頑強堅韌的胡楊,在看似貧瘠的土壤里,汲取著知識的養分,悄然積蓄著破土而出的力量。它們承載的,不僅是孩子們的個人夢想,更是對教育創新、對知識改變偏遠地區命運可能性的生動詮釋。戈壁灘上的科學夢想,正迎風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