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城市型”新生代鄉村教師的職業歷程與內心情感世界,近日,麗水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心星索”鄉村優秀教師訪談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縉云李陽冰學校,對從教26年的副校長朱偉森進行專題訪談。

朱偉森老師的職業生涯始于中師。初至鄉村學校任教,簡陋的教學環境讓朱老師感受到城鄉教育的現實差距。他回憶道:“我居住的是四面透風的木板宿舍樓,二樓的一個房間又被隔成數個小房間,一層薄薄的三合板釘起來就是兩張床。”面對艱苦的鄉村教學條件,他選擇堅守講臺,親歷并見證了鄉村教育設施的逐步改善與時代變遷。在課堂教學上,朱老師提出教育兼具“技術”與“藝術”雙重屬性。技術層面,他注重嚴謹的教學設計與常規管理,通過精心設計趣味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藝術層面,他強調情感共鳴與積極引導,認為一句飽含尊重的鼓勵話語便能傳遞深切關懷。朱老師的闡述讓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有溫度的教育是激發學生潛能的關鍵。

談及堅守鄉村教育的動力源泉,朱老師以“在責任田里低頭找幸福”為喻。他指出,面對環境挑戰與職業倦怠,教師需善于在日常工作中捕捉細微的幸福瞬間——無論是學生學業上的點滴進步,還是街頭巷尾家長真誠的問候,這些都能轉化為克服困難、堅定前行的力量。專業成長方面,朱老師視閱讀與反思為基石,堅持研讀教育專著,致力于將他人智慧內化為自身教學實踐,持續提升育人能力。面對教師職稱晉升的現實壓力,他建議同行“職業規劃要有航標,但不宜過度執著”,強調應守護教育初心,以平常心看待發展的不確定性,回歸育人本質,避免被繁雜評價指標所困。

此次訪談,團隊成員不僅積累了寶貴的一線經驗,更真切地感受到朱偉森老師身上那份令人敬佩的堅守與奉獻精神。二十六載鄉教路,不是為了名利與榮譽,而是源自對鄉村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對孩子們的深切關懷。未來,團隊將秉持初心,深入鄉村學校,傾聽鄉教師心聲,以實際行動感知鄉村教育的脈搏,努力匯聚愛心與溫暖為鄉村孩子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