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至19日,蘇州大學商學院“文旅經濟”研究團一行9人,以蘇州著名古剎西園寺與寒山寺為錨點,深入開展為期兩周的“文旅經濟”主題社會實踐調研。
研究團成員在西園寺的水光瀲滟中聆聽資深義工講述服務心得,理解“自覺覺他”精神如何支撐日常運轉;于寒山寺鐘樓旁觀察游客鄭重寫下祈福寄語,感受千年名剎承載的情感寄托。一份份精心設計的問卷在古樹濃蔭下被耐心填寫,游客坦言:“寧靜氛圍是緩解都市壓力的珍貴綠洲。”

實踐團成員在寒山寺內細致開展游客問卷調查,了解游客體驗與需求
在明媚的陽光下,隊員們手持問卷,耐心地向不同年齡層、不同地域的游客解釋調研目的,詳細記錄了游客對旅游環境、文化體驗、消費意愿及改進建議的反饋。加上線上問卷發放數據,共回收有效問卷307份,顯示出西園寺宣傳力度較低、寒山寺文創吸引力不足等問題,也映射出蘇州文旅經濟的痛點,引發了隊員們的思考。

實踐團成員在寒山寺內細致開展游客采訪調查
與此同時,研究團通過分析數據與訪談結果發現,蘇州文旅著力于平衡文化傳承與時代需求。西園寺依托素齋與禪意文創建立獨特吸引力;寒山寺則借《楓橋夜泊》的深厚文化底蘊,結合沉浸式夜游項目煥發新機。管理者向成員們坦言,如何在守護清幽禪境、實現商業開發與文化本真的共生,是未來規劃的核心關切。

蘇州大學“文旅經濟”暑期社會實踐團全體成員于西園寺山門前合影留念
本次調研不僅是一次田野觀察,更是蘇大學子踐行“經世致用”的生動課堂。團隊在翔實數據基礎上形成的調研報告也為蘇州文旅在新時代的活化貢獻了青年智慧。山門前的合影,定格了青春探索的身影,也無聲訴說著青年學子連接歷史文脈與當代發展的責任與擔當——在晨鐘暮鼓的悠遠回響中,探尋商業智慧與文化傳承相得益彰的和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