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杭州師范大學公共衛生與護理學院“鄉約健康”社會實踐團隊將目光投向基層醫療,深入浙大一院慶春院區開展志愿服務,在導診服務與健康監測一線錘煉專業技能,為后續支援鄉村醫療打下堅實基礎。
消毒水味混雜著人聲,這是浙大一院早晨獨有的氣息。今天,我們“鄉約健康”團隊上崗浙一。當志愿者辦公室的老師把馬甲遞給我時,我心頭一緊那些復雜的科室分布圖與掛號流,我能準確無誤地傳達給焦灼的患者嗎?
導診臺前人流如織。一位老人緊攥著病歷袋,眼神茫然地四處張望。我快步上前詢問,他遞來一張皺巴巴的預約單,是呼吸內科。我指引他前往三樓A區,反復叮囑ABCD的不同分區。他如釋重負的笑容,讓我第一次觸摸到這份工作的價值-原來清晰的指引本身,就是一劑緩解焦慮的良藥。下午輪值血壓測量點。有明顯方言口音的老人,他的話我只能模模糊糊聽懂一些,比劃著讓他坐下讓他安靜保持放松。也許是著急想和人交流病情,我能感覺到他的緊繃,結果不出意料有些偏高,我輕聲提醒他注意飲食。他只有嘆氣,眼底的無奈沉甸甸地壓在我心上,此刻才真切明白我們“鄉約健康”的意義--城鄉之間,竟橫亙著如此具體的健康鴻溝。一天忙碌落幕,感慨在浙一這樣的醫療高地,資源豐富、流程高效,而在鄉村衛生室,卻連基礎設備都可能老舊匱乏,鄉村醫生更需身兼數職,在健康教育、急救技能上往往力不從心。我們護理學子或許可以設計通俗易懂的宣教材料,傳授規范的操作技術,成為鄉村醫生可靠的“后方支援”。
走出醫院,我低頭凝視我們隊旗上“鄉約健康”四字,它不再僅是團隊的名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約定。健康之路,我們終將步履堅定地,走向那些需要光亮的地方。通過深入觀察三甲醫院規范化診療流程與優質資源,并與預期調研的鄉村醫療現實進行對比,我們團隊能夠更精準聚焦鄉村醫生在健康宣教、急救技能等領域的切實需求,急鄉村醫生之所急,回應鄉村基層需要,為后續設計“護理支援服務包”提供了關鍵方向。未來,鄉約健康團隊將帶著在浙大一院實踐中汲取的經驗與思考,奔赴鄉村一線,以青年智慧助力基層健康守門人能力提升,為鄉村振興注入健康動能。
通訊員:杭州師范大學公共衛生與護理學院 鄉約健康·護生同行團隊 黃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