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山東大學(威海)山海“博時急救”宣傳團走進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怡園街道欽安社區,開展以“心肺復蘇”為核心的急救知識宣傳活動。
志愿者們通過分發定制宣傳單、現場演示講解等形式,向社區老年、青壯年、小孩等不同年齡段居民普及急救技能,有效提升了社區居民的應急救護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為構建安全社區注入了青春力量。為確保宣傳內容精準有效,宣傳團在活動開展前兩周就啟動了宣傳單的策劃與制作工作。
團隊成員結合醫學專業知識,查閱大量心肺復蘇最新指南,反復打磨內容框架,最終確定宣傳單以“理論+實操+誤區”為核心結構。考慮到受眾涵蓋不同年齡段人群,宣傳單在設計上采用了分層策略。針對老年居民,字體放大至四號字,重點標注心肺復蘇的操作步驟和黃金搶救時間,并用橙色高亮筆突出“判斷意識、呼救、胸外按壓”等關鍵環節;面向青壯年群體,增加了心肺復蘇的原理圖解和AED設備使用說明,附上急救課程二維碼便于深入學習;為吸引兒童關注,宣傳單背面繪制了卡通急救流程圖,以“急救小英雄”漫畫故事形式講解急救重要性,還設計了“找錯誤”互動小游戲。此外,團隊特別邀請校醫院專業醫生對宣傳單內容進行審核,確保醫學術語準確易懂,避免專業知識誤差。
經過三次修改完善,最終印制的宣傳單既保持了專業性,又兼具可讀性和趣味性,為活動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8月10日上午9時,宣傳團志愿者們準時來到欽安社區活動廣場開展活動。活動伊始,志愿者針對老年居民開展專項講解。針對老年居民關心的“誤判心跳停”問題,志愿者詳細演示如何通過觸摸頸動脈、觀察胸廓起伏判斷意識狀態,并用通俗語言解釋“黃金4分鐘”的重要性。針對青壯年群體,志愿者重點講解AED使用流程。“撕開電極片,貼在右鎖骨下方和左乳頭外側,按下電源鍵聽語音提示”,志愿者結合社區配備的AED設備,演示開機、貼電極片、放電等步驟,強調“即使沒有急救經驗,也能通過語音指導完成操作”。
不少家長拿出手機拍攝操作視頻,表示“掌握這些知識,遇到突發情況能更冷靜”。針對兒童群體,志愿者通過“急救小劇場”互動游戲傳遞知識。用玩偶模擬“暈倒的小伙伴”,讓孩子們按照漫畫步驟嘗試“呼救”“找大人幫忙”,發放印有急救口訣的卡通貼紙。此次宣傳活動有效提升了社區居民的急救認知水平,社區居民紛紛為活動點贊。欽安社區居委會主任表示,宣傳團的活動填補了社區急救知識普及的空白,希望未來能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定期開展類似活動。
山海“博時急救”宣傳團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持續深化急救知識普及工作。計劃聯合社區建立“急救知識驛站”,定期更新宣傳資料,每月開展一次小型實操培訓;針對不同年齡段設計系列宣傳內容,開發適合老年人的大字版急救手冊、面向兒童的急救科普繪本。團隊負責人表示:“急救知識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我們希望通過持續努力,讓更多人掌握守護生命的技能,讓‘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為建設平安社區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