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實“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7月4日安徽工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法學生徐麗走進天長市人民法院執行局,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踐活動。此次實踐活動讓該學生深入了解了法院執行工作的運作流程,在實踐中提升了專業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天長市人民法院大門。徐麗供圖。
庭審現場:法律條文與人間百態的碰撞徐麗此次實踐活動的第一站是庭審現場。在執行案件的庭審過程中,她全神貫注地聆聽著案件的來龍去脈、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和辯論,以及法官的提問與引導。通過多次庭審觀摩,她不僅熟悉了庭審程序,更深刻理解了證據的重要性。“每一個細節、每一份證據都可能影響案件的走向,在法律面前,嚴謹是必須要堅守的原則。”徐麗在總結報告中這樣寫道。

天長市人民法院第二法庭。徐麗供圖
查控凍結:技術賦能下的司法“加速度”庭審之外,徐麗還參與了執行局的日常查控與凍結工作。徐麗系統學習了“總對總”網絡查控系統的操作流程,通過連接全國4000余家金融機構的數據庫可在15分鐘內完成對被執行人名下銀行存款、車輛、不動產等財產的線上查詢與凍結。“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后卻需要對法律條文和執行程序的精準把握,一個小數點的錯誤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徐麗說道。在一次對被執行人銀行賬戶的凍結操作中,她協助法官仔細核對了賬戶信息和凍結金額,確保了執行工作的準確無誤。
文書制作:字斟句酌中踐行嚴謹準則制作法律文書也是徐麗實踐的重要內容。從簡單的執行通知書到復雜的裁定書,徐麗在法官的指導下,逐步掌握了各類文書的格式規范和內容要點。每一個法律術語的使用、每一項事實的陳述、每一條法律依據的引用都需要嚴謹準確,容不得半點差錯。一份執行裁定書的撰寫過程中,徐麗反復核對案件事實和法律條文,經過多次修改才最終完成,深刻體會到法律文書作為司法裁判的載體,其準確性和權威性直接關系到司法公正的實現。

徐麗在電腦上進行工作操作。徐麗供圖。
外勤執行:用腳步丈量司法為民的距離出外勤尋找被執行人,是執行工作中最具挑戰的一環。有一次,徐麗跟隨法官前往鄉鎮尋找被執行人。當天還下著小雨,法官與被執行人在屋內討論如何解決賠償問題。因為被執行人生活困苦無法賠償,法官提議被執行人先借款或貸款3、4萬,加上法院救助,法官才有把握與執行人協商減少賠償,徹底解決此事。在這個過程中,徐麗深刻體會到執行工作的艱辛與不易,也學到了很多與當事人溝通的技巧。“與當事人面對面交流,需要我們既有法律的威嚴,又有人情的溫度,讓他們真正認識到法律的嚴肅性和執行工作的必要性。”徐麗感慨道。
實踐感悟:從理論到責任的蛻變回顧這段暑期實踐經歷,徐麗收獲頗豐。她表示,通過參與天長市人民法院執行局的各項工作,不僅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更讓自己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方向。“這次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法律人,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有為維護公平正義而不懈努力的決心和擔當。
(通訊員 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