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扎根鄉鎮衛生院解碼基層醫療實踐圖景
醫學生扎根鄉鎮衛生院解碼基層醫療實踐圖景
導語:
7月31日湖北醫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前往湖北省孝感市三汊鎮衛生院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暑期社會實踐聚焦基層醫療信息化建設與醫保政策執行成效通過參與患者信息錄入門診觀摩及季度會議籌備等環節觀察政策落地細節挖掘基層醫療運轉邏輯
在二樓檔案室的電腦屏幕前,慢性病隨訪表的填寫規范成為采訪者了解基層醫療信息化建設的切口。當醫生將患者的血壓數據錄入系統時,特別標注具體數值,并對空缺項標記“未測”。“這些紙質登記冊仍承擔著備用記錄功能。”醫生指著頁眉印有“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達標機構”的冊子解釋,該衛生院2023年曾獲國家級基層服務能力認證。
外科診室的消毒水氣味中,醫生正為外傷患者處理傷口。鑷子夾著棉球清理創面時,他特意強調術后護理要點:“三天別碰水,破傷風針現在去打。”面對患者“錢沒帶夠”的擔憂,醫生指向墻上的公示欄:“新農合直接扣費,記賬月底結算。”這種“先診療后付費”的模式,已成為衛生院便民服務的常規操作。
季度會議籌備現場透露出基層醫療機構的運轉細節。護士長指揮搬運老式木椅時透露:“腿晃的塞紙片墊平。”這些使用多年的座椅與墻上“2024年度基層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突出單位”的銅牌形成鮮明對比,后者邊角已出現掉漆痕跡。榮譽墻的玻璃柜里,“2024年度團體優勝獎”證書被壓在泛黃的調研留影下方,其中2008年的照片記錄著李克強總理視察時卷起袖口的場景,2023年的影像則定格在市長吳海濤操作遠程會診屏幕的瞬間。
門診大廳的電子屏滾動播放新農合報銷比例,家庭醫生簽約展板前,醫護人員正為患者調整胰島素劑量。盡管繳費窗口張貼著“醫保電子憑證操作指南”,但排隊患者仍習慣性掏出現金。“月底找村會計統一結算”的靈活處理方式,折射出23%電子支付率背后的現實考量。遠程會診終端旁,醫生坦言:“設備安裝容易,教會患者操作才是真正的挑戰。”
實踐過程中,采訪者注意到慢性病管理的核心在于醫患信任的建立。患者規律測血壓的習慣,印證了醫生強調的“依從性源于精準灌溉”。而診室短時間內完成多種診療的切換,則展現了全科醫生臨床思維的高效轉換。
此次實踐通過微觀視角呈現基層醫療的政策執行細節,為理解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健康中國戰略提供了鮮活注腳。
通訊員 陳紹緯
社會實踐推薦